比亚迪万向领衔新能源车市

2018-08-25      1245 次浏览

在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情瞬间引爆,不仅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并且新能源汽车投资骤增,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投身这一市场,而占据了新能源汽车主导地位的电动汽车更是关注的焦点所在。然而在这场越演越烈的新能源汽车大战中,锂电企业并没有深入其中,而是摇旗呐喊,为电动汽车争取更大话语权。缘何如此?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通知》的出台,在2013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等23个城市,与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5个省份城市群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群)。紧接着在2014年1月,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公布,目前已经确定40个城市或区域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示范城市数量接近90个,示范车辆总数超过40万辆(截至2015年底)。各示范城市或城市圈已经开始制定实施方案,部分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已经出台实施方案。

2014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将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新的补贴标准为:上述车型2014和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和10%,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而根据此前的文件精神,2014和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和20%。在本次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现行补贴推广政策已明确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上述补贴推广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投资规模骤然增大

新政策的实施,尤其是破除了地方保护主义之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规模骤然增大。一方面是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比亚迪不仅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投放市场,还迅速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迅速成为行业翘首。北汽收购美国电动车公司Atieva25.02%股权,未来将与其合作开发一款高端新能源乘用车,这款车将与奥迪A6L同一级别。万向集团斥资1.5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进一步壮大其电动汽车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是其他行业巨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神华集团子公司神华科技拟在四川遂宁经济开发区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中聚电池旗下香港五龙电动车有限公司位于杭州的生产基地——长江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3月19日正式开始动工。

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火热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火热。仅2013年12月就高达5581辆,约为前11个月的一半,全年销量17642辆,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同比增长约为20%。

进入2014后,四部委降低了补贴削减幅度,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新能源汽车销售维持快速增长市场。2014年1月和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682辆和1738辆,1-2月累计销量达到3420辆,同比增长超过50%。比亚迪成为最大的赢家,连续两月均位居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首位,累计销量1861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0%以上,继去年12月上市以来,比亚迪秦订销已超过6000辆,其市场热度远超预期。

动力电池市场并未扩大

尽管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背后也不乏隐忧。2014年1-2月销售的3420辆新能源汽车均为电动汽车,但纯电动汽车的数量仅为977辆,占比不到30%,这一数字远远低于2013年的83%。

按照一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平均为30KWh和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平均为10KWh计算,2014年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为55MWh,而2013年同期约为59MWh。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反而有所缩小。这表明我国锂电企业奋力鼓吹的努力化为虚有,动力锂电市场并未如同期望那样快速增长。这也使得我国锂电企业想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分一杯羹的想法落空。

锂电企业缘何遇冷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除了比亚迪、万向等少数具备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锂电企业能够长袖起舞外,绝大部分企业只能是在外围摇旗呐喊。尽管我国很大锂电企业趁机布局动力锂电领域,但如前面所述动力锂电市场并没有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火热显著增长。锂电企业缘何遇冷?其根本原因在哪?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财政补贴是落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手上,锂电企业没有拿到哪怕一分钱的补贴。这就意味着行业主导权是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手上,锂电企业只能被动地根据车企的意图来发展动力电池。

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产业化技术成熟、市场接受程度高、销量好的新能源汽车才是其研发重点。从当前情况看,纯电动汽车尽管技术基本成熟,但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便捷、安全性尚存疑问等因素使其市场接受程度较低。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较低、使用便捷、不存在续航问题,加上国家补贴力度不低,市场销量较好。这就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前的发展热点,对动力锂电的市场贡献有限,从而制约了锂电企业获利的可能性。对于锂电企业来说,动力锂电市场规模增速有限,而国家补贴也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锂电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其次,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会放手动力电池。第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所在,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掌握动力电池的绝对主导权的话,极其容易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就如同现在的燃油汽车,引擎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上,我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第二,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比重随着电池容量增加而增大,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40%-50%。不管是从控制成本角度还是提高利润率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会将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控制在自己旗下,而不是放任给锂电企业。

第三,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反应技术实力的关键所在。在没有完全掌控动力电池生产之前,为了保证采购体系的稳定性,车企的动力电池采购商至少在两家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的可能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以上也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产业纷纷采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自己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原因所在,如北汽就联合韩国SK联合成立北电控动力锂电合资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而万向就收购美国的A123发展自有的动力电池技术。

再次,我国锂电企业竞争实力有限。我国锂电产业起步较晚,形成规模主要是在2000年之后,发展的重点还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近几年开始加大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方面的发展力度。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但有实力参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竞争的企业还非常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几家龙头企业,如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目前,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实力最强,不仅在于动力电池自身方面,还在于其有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而其他如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尽管实力不弱,但缺乏固定的动力电池订单,一直进展不大。从事动力锂电研究生产的企业实力有限,汽车生产企业在采购时就会万分谨慎,加上电动汽车的存在诸多问题推广艰难,锂电企业很难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那里获得足够的支持。

当然,其他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不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等。就锂电企业而言,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饕餮盛宴中,除了面临同行的竞争外,还有来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压力。要想从中分一杯羹,与车企合作开发动力电池或者作为单体电池供应商无疑会是更好的选择。松下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特斯拉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松下未来几年内至少为特斯拉提供超过20亿美元的单体电池,而在特斯拉准备建设的超级电池工厂中,松下也有望参与其中。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