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起飞速增长的,还有动力电池需求。
受益于前期低价钴原料库存、产品价格上涨、销量增加等因素,厦门钨业电池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2017年净利润预计为6.24亿元,同比增长324.6%。
从事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杉杉股份和科恒股份2017年的利润增长幅度也超过100%。杉杉股份预计2017年净利润8.5亿元-9.5亿元,同比增长157.5%-187.79%;科恒股份预计盈利1.3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超300%。
两家企业均表示,电池材料正极业务产销量大幅上涨,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正极材料产能成为它们2018年的重点规划。杉杉股份计划于2025年底前分期完成1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2018年将新建成1万吨/年的产能。目前,该公司在建及已投产的正极材料年产能为4.3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49.54%。磷酸铁锂电池、三元动力电池及铅酸电池是动力电池的几个主要类型。
与此同时,在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企业的业绩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坚瑞沃能在业绩预告中表示,预计2017年盈利5亿元-6.25亿元,同比增长17.52%-46.90%。2016年,坚瑞沃能的子公司沃特玛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行中排名第四,销量达3.2GWh。
同样排名前十的电池生产商中航锂电,却要面对一笔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月12日,中航锂电宣布了约8400万元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中,原材料计提约1530.97万元,库存商品计提约6869.61万元。这将减少其控股公司成飞集成7370.5万元的利润。受此影响,成飞集成或在2017年遭遇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预计亏损6200万-1亿元。2015年和2016年,其分别实现盈利8811万元和1.38亿元。
成飞集成表示,整车厂将补贴降低的压力转嫁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持续压价,导致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锂电池售价下跌幅度超出预期,同时,锂电池部分主材市场紧俏,采购成本降幅不及预期。
2017年,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16.05GWh,同比增长155%,在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中占比达44%。布局三元动力电池的亿纬锂能、澳洋顺昌2017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0%-70%、70%-100%。
2018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等因素仍将给动力电池相关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大批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此前曾表示,2016年约有240家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2017年这一数字约为96家,而到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不足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