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本化预热

2019-04-09      732 次浏览

3月22日,9家首批获受理的科创板企业名单公布,其中3家公司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它们分别是主营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天奈科技、锂电设备公司利元亨,以及正极材料公司容百科技。

3家拟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全部集中在上游锂电产业,分别处于设备制造和原材料生产等环节。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锂电产业企业获交易所科创板首批受理,体现出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了核心科技实力,也是国家未来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

其中,容百科技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规模都远超另外两家,作为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的供应商,容百科技为行业内多家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供货,包括宁德时代、天津力神等等。与常规三元正极材料相比,容百科技领先行业实现量产的NCM811在电池能量密度上具有更大优势。

2018年,容百科技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宁波容百的实际控制人为白善厚,他也是A股上市公司当升科技的创始人,而当升科技也被容百科技列为直接竞争对手。3月25日,当升科技小幅上涨2.42%收盘,当前市值为135亿元。

新能源车带动上游产业增长

报告显示,容百科技2018年营业收入为3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和从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公司相比,容百科技尚存在一定差距。2017年,宁波容百的正极材料业务收入为18.8亿元,当升科技、厦门钨业和杉杉能源分别为19.3亿元、40.8亿元、42.6亿元。

不过,容百科技表示,其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高于当升科技、厦门钨业,因为公司毛利率较高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收入规模占比较大。另外,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也颇为迅速,2018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2%、600%。

容百科技的业绩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2018年,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销量下滑,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增长,而行业上游的材料产业同样受益。

数据显示,近年来,锂电池各类应用市场规模出现结构性调整,动力锂电池出货量由2011年的1.08GWh上升至2016年的40.52GWh,市场占比由2.32%上升至34.30%。动力电池产能快速增长,带动上游锂电关键材料需求进一步扩大。

容百科技的主营产品是锂电三元正极材料,这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其特性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具有直接影响。而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搭载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电池的电动汽车可以拿到更高补贴,容百科技的产品优势凸显出来。

容百科技的招股书表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高镍产品NCM811量产的生产企业,该产品于2017年在国内率先量产,当年在国际上出货量也位居第一。NCM811是型号,在三元正极材料中,通常根据镍、钴、锰(铝)的构成比例,分为NCM333、NCM523等型号。

相比较而言,高镍材料制造的电池能量密度超出普通动力电池。目前,磷酸铁锂、普通三元锂电池的电池能量密度分别在150Wh/kg、160Wh/kg的水平,而高镍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300Wh/kg。

事实上,容百科技的实际控制人白善厚也是同业公司当升科技的创始人。2010年,当升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当时白善厚持股8.42%,但2013年,他辞去当升科技的董事职位,重新开始创业。

离开时,白善厚带走了当升科技的一批“部下”,例如曾担任当升科技总经理助理、生产总监、运营总监、副总经理等要职的张慧清,其现任宁波容百董事兼副总经理。此外,白善厚还拉来了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专家刘相烈一同合作,并推动了中韩在研发资源方面的整合。

高镍三元材料的不确定性

高镍三元材料技术壁垒较高,在制备工艺、成本等方面仍远高于普通三元材料,目前国产NCM811成熟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容百科技早期投资人的材料显示,高镍三元材料当前存在两个主要技术问题:一是颗粒表现的相转变,易引起电池容量、循环性能的衰减;二是循环后颗粒碎裂,引起电池化学性能衰减,安全性能下降。

有研究报告统计,目前国内多晶NCM523型、NCM111型等普通三元正极材料仍为主流,占比52%,单晶NCM523型占比30%,而高镍NCM622型、NCM811/NCA型分别仅占比12%、6%。

该报告预计,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趋势提升,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不过,高镍电池并非容百科技独有。容百科技公司表示,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核心技术。据了解,目前当升科技、杉杉能源等企业也已先后量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811/NCA材料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应用逐渐起量。

近期,在回答投资者询问时,当升科技董秘曲晓力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以动力型NCM523为主,随着市场需求向高镍化发展,NCM622、NCM811的出货量占比已逐步提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政策制定上看,未来或将放开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硬性要求,选择多大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将尽可能地“交给市场”。

此前,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还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发展目标,但在去年12月出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对于新增动力电池投资项目,之前意见稿中提到的能量密度要求被取消。

上述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放开市场准入规则的同时,也弱化了近年来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中国新能源汽车知名专家王秉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取消能量密度要求是明智的,现阶段将能量密度拔高有些“太着急”,这样容易产生一些安全问题。

事实上,业内对短期内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一直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否全部集中在高续航能力上并不确定;另一方面,过分追求高能量密度、高充电倍率也会增加成本压力和安全隐患。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业内预计,相关投资将会更为理性,整车企业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结合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等因素,选择最有利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游的高镍三元材料,距离真正爆发还尚需时日。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