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物流车推广量增加,一些质量以及市场问题开始显现。
从2018年开始,新能源物流车发生数十起车辆自燃事件,引发用户安全顾虑;此外,频频出现的续航缩水、充电故障、制动等问题,也使得新能源物流车在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阻碍了行业发展。
正逢315消费者权益日,电车资源做了一次新能源物流车质量与隐患调查,找出了用户最担心、吐槽最多的几大问题。
新能源物流车隐患NO.1车辆起火
就在前日,*汽的纯电动微面发生自燃,车企还未知晓,起火视频第一时间就在司机微信群中疯传。这些开电动车的司机师傅,一边戏谑起火名单又多了一员国企大将;一边对电车的安全问题担心不已。
电动车起火不是个别事件,已经成为了用户的一大安全焦虑,影响了当事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发展。
2018年全国爆出多起新能源物流车自燃事件,其中深圳有一个月连续烧了4辆纯电动微面,导致电车司机以及深圳新能源物流车圈人心惶惶。
因为多起事故发生在充电期间,那段时间司机充电提心吊胆,不敢充满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货运作业。
而且令他们头疼的是,因为起火事故,很多物业和充电场站禁止事故车辆品牌的所有车入内,部分物业甚至拒绝所有电动车型停放,给很多电车司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扰。
此外,因为车辆起火事故频发,而且是多个品牌上榜,导致用户不仅对涉事品牌车辆存在担忧,对整个新能源物流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都存在疑虑。
新能源物流车隐患NO.2续航缩水
用户的“续航焦虑”是阻碍新能源物流车推广的一大因素。
其实,用户的“续航焦虑”除了电动车续航有限这一瓶颈,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续航“缩水”,续航不确定性。
“缩水”主要来自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车企标出的续航与实际相差太远,用户心理落差大。
不管是乘用车还是物流车车企都喜欢用等速续航数值,标榜自家车型的续航实力。像乘用车企业会推出一些车尾挂着EV500、EV600的车型;物流车企业的车型宣传单上,动不动就是续航350km+。
但是我们都知道,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的实际耗能都不能与理论值划等号,特别是物流车,因为载货会与理论值有很大出入。
所以,车企一味宣传等速续航,很可能出现“用户兴高采烈的开着一辆续航“350km”的新车去拉货,结果不到200公里就趴在路上”的情况,这会导致用户认为车辆质量存在问题。
而且,如果车企都宣传等速续航,会造成用户对所有车型的续航都打一个折扣。长此以往,影响新能源物流车产品可信度。
第二个方面是,续航不稳定,造成用户续航焦虑。
由于电池单体、BMS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车型的SOC显示不准确、续航不稳定,导致用户无法准确了解真实电量,从而形成续航焦虑。
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车的SOC数值忽上忽下,前几分钟显示剩余48%,在行驶很长一段路程后竟然回到了52%,转眼又下降到37%;再如,续航急速跳水,头一天晚上显示已经充满电,第二天早上只剩余65%;还有车,车辆剩余电量是80%,突然就下降到40%,再过一会电量就耗尽了。
第三个方面是,电池衰减厉害,导致用户不信任电动车。
很多车型打出了5年20万公里的质保期,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些车行驶不到2万公里就出现了续航大幅下降的情况。
例如,深圳宝安区某经销商反映,其采购的一批纯电动微面,新车时续航是230km左右,但是当车行驶到2-3万公里时,同等用车条件下,续航只有150-160km;某著名快递巨头也透露,其2018年下半年采购的一批新车,在行驶不到2个月续航就出现了大幅衰减。
新能源物流车隐患NO.3车辆故障
电车资源调研发现,车辆故障高也是新能源物流车的一大槽点。
据了解,深圳某经销商曾采购一批*龙的纯电动海狮车型,这批车上路没多久,就有多辆车出现了方向盘故障,有两辆车在同一天出现了方向盘不能转向的问题,其中一辆是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司机吓出一身冷汗。
还有某货运平台表示,其公司租赁了40多辆纯电动物流车,这些车出现过不能启动、后桥异响、充电故障、真空泵烧坏、车辆行驶中突然降速、空调制冷等问题,平均每月有2-3辆车躺在维修站。
新能源物流车隐患NO.4售后问题
在售后方面,车主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
第一,售后没有保障。很多车企还没有健全新能源车板块的售后体系,站点少,售后人员少,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第二,售后时间长。因为很多车企是依托第三方维修站,这导致多个品牌的问题车囤积在同一家维修站,车辆维修排队时间长;而且由于维修站不方便储备配件,所以维修时间远远高于燃油车;另外由于很多车辆的故障出自电池和电机,一些问题需要厂家解决,遇到这种情况,用户维修等待的时间可能达到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