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s)作为一种混合型储能器件,兼具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储能特点。LICs的负极材料为具有锂离子电池储能特点的电极材料,通过表面的电荷转移过程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过程为LICs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而LICs的正极材料为具有超级电容器储能特点的电极材料,通过双电层电容或赝电容的储能形式为LICs提供较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然而,目前报道的LICs负极材料(如石墨、硅、过渡金属化合物等)仍面临着可逆容量低、倍率性能差或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尽管通过引入介孔通道或设计复合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储锂性能,但这些方法会大大提高材料合成难度及成本,限制其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作为LICs正极材料的活性炭虽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但是其比表面积大部分来自于孔道半封闭、无规则的微孔。在快速的充放电过程中,很难充分利用这些微孔比表面进行电荷储存。尤其是在具有较大离子尺寸的有机电解质体系中,活性炭表现出了较差的能量和功率输出。正负极材料的诸多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提高和实际应用。因此,仍需寻求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
【成果简介】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王峰教授带领的团队提出一种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新策略。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以低成本的生物质废弃物羊骨为前驱体,在无任何外加活化剂及模板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热处理直接得到具有高缺陷密度的介孔炭材料(HDMPC)。研究发现,羊骨中的羟基磷灰石在热解过程中逐步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而对胶原基炭材料进行原位活化,得到了具有比表面积高、本征缺陷及杂原子诱导缺陷丰富的介孔炭材料。丰富的缺陷和独特的孔结构赋予了HDMPC电容和电池的储能特征。在半电池测试中,HDMPC作为正极和负极材料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以HDMPC作为正负材料的锂离子电容器表现出了高的能量密度(106.4Whkg-1)和功率密度(88.8kWkg-1),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8000次后仍具有88.3%的初始容量)。该成果以题为“Porouscarbonelectrodeswithbattery-capacitivestoragefeaturesforhighperformanceLi-ioncapacitors”发表在EnergyStorageMaterials上。
【总结】
研究人员以低成本的生物质废弃物羊骨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热解法制备得到了高缺陷的介孔炭材料。丰富的缺陷及独特的孔结构使得该材料兼具电池-电容的储能特点,无论作为正极和负极材料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以该材料作为正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该工作不仅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绿色高效的方法,也为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的组装设计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