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好吗

2019-01-22      795 次浏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提升,老牌铅酸企业加快布局锂电池领域。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锂电池销售收入达1589亿元,同比增长19.5%;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009亿瓦时,同比增长15.6%。


“锂电池以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等特点,近几年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1月17日,东兴证券研究员贺朝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锂电池也面临价格贵、安全性相对弱、稳定性不足等难点,不过随着锂电未来价格下降和产品性能的改善,其有望替代铅酸。


与此同时,由于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年限为5-8年,如何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和梯次利用上分得一杯羹,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据机构预测,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到2023年,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50亿元,其中梯级利用的市场规模约57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约93亿元。


布局锂电池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2018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9.4万辆,11月产量达19.2万辆,全年产量有望达120万辆,实现超过45%的同比增长。


贺朝晖对此分析称:“近几年新能源车补贴力度比较大,所以厂家扩产动力增强。”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旺盛,动力锂电需求打开高成长空间。为了把握新一轮的市场机遇,不少上市公司加快布局锂电池领域,其中不乏骆驼、天能、猛狮等国内老牌铅酸电池企业。


资料显示,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骆驼股份”,601311.SH)是一家主要从事铅酸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回收的公司,2018年5月公司成立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新能源业务板块的独立运营。公司目前拥有产能达20亿WH的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现有产品包括单体锂离子电池(电芯)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组产品,以三元和铁锂产品类型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铅酸企业加紧锂电池和新能源行业的布局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


贺朝晖认为:“2014年电动车开始规模化,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5-8年。相当一部分电池面临淘汰临界点,意味着从今明两年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潮。”


在此背景下,骆驼股份开始积极规划和布局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2018年3月9日,骆驼股份发布公告称,与湖北省谷城县政府就公司在谷城县投资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项目达成协议,总投资预计达5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于2025年形成年回收处理约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及相应的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约75亿元。


骆驼股份表示,该项目与公司现有新能源业务共同构成锂电池产业闭环,有利于打造“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生产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再生铅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国内再生铅行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多家公司相继加码再生铅业务。


以骆驼股份为例,此前其在上证E互动上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铅回收板块实现废旧电池破碎量11.8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2.65%。2018年6月8日,骆驼股份公告显示,未来3年公司在再生铅板块计划投资15亿元扩建产能,主要用于新增3个生产基地,并对原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形成不低于100万吨的年处理废铅蓄电池能力。


“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围绕‘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和‘锂电池循环产业链’两个闭环布局和开展业务。”骆驼股份董秘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方面,骆驼股份紧抓的是再生铅的布局。


无独有偶,南都电源2018年再生铅平台扩产后,产能也达到120万吨,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据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9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18.35%。其子公司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已完成建设,废旧铅蓄电池的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0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刘巍曾在2017年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高峰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再生铅占铅产量的40%,和美国的100%相比,市场潜力很大。但按照目前各地规划产能计算,到2020年,行业将面临严重过剩。一方面,包括环保在内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将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再生铅行业也正在迎来一轮产能高速扩张,过剩风险也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提高了再生铅行业的准入门槛,“三无”再生铅企业生存环境也愈发艰难,一些中小冶炼厂被迫关停,更多非法回收、拆解、冶炼的厂家被以污染环境罪提起公诉。截至2017年末,违规冶炼国的总产量已不及2015年时的一半。


对此,贺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随着环保审查力度的加大,‘以量取胜’的做法难以为继,未来再生铅以及铅蓄电池行业将实现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的同时需要加快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梯级利用商业化运行。”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