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2018-11-28      3783 次浏览

2012年至2017年期间,新能源政策红利带动电池行业“井喷”,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迅猛发展,装机量在5年间增长了55倍。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的增长势头高涨,1-9月累计总销量60.0万辆,同比增长98.5%。但随着电池政策从粗放管理向严格引导的变化,行业标准的制定,后补贴时代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产能过剩、毛利下降等问题愈发凸显。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洗牌速度加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行业集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行业竞争愈发的激烈。为了理清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脉络,把握市场的走向,帮助广大产业人士、投资者判断未来行业发展,本报告经过实地走访行业内多家企业,咨询多位专家,编写了《2018年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内容包含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产业,锂电池四大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池电芯制造,相关设备以及废旧电池回收产业,以及锂电池下游应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领域的产业发展。并对国内外锂电池前沿技术、国内政策动态及影响、以及锂电池产业的资本市场(产能建设及并购)进行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锂电池产业概述一、锂电池产业链分析1、锂电池基本概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锂电池正逐步取代铅酸电池等传统电池,已大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等产品)及储能领域等。


锂电池产业链概况


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包含锂、钴、石墨等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锂电池四大材料及辅料的生产制造,电芯制造及组装,终端应用以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等环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


上游原料


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最初为镍矿、钴矿、锂矿、石墨矿等,这些矿产资源经过加工后得到一系列盐类及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的制造中。


(1)锂矿及锂产品


在锂电池产业,生产锂盐产品的最初原料一般为锂辉石及含锂盐湖卤水,经过加工后得到工业级碳酸锂并以此为原料进一步生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氯化锂、电池级氢氧化锂、高纯碳酸锂、电池级金属锂等,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材料的制造过程中。


(2)钴矿及钴产品


钴产品中主要有金属钴、钴氧化物及氢氧化物、钴盐等形式。四氧化三钴、氧化钴、氯化钴、硫酸钴均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上游原材料。


4、四大主要原材料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企业,由上游原材料企业提供原料,并为锂离子电芯厂商提供原材料。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为锂、钴、镍等矿物原材料,结合导电剂、粘结剂等制成前驱体。前驱体经过一定工艺合成后制得正极材料,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是作为储锂的主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一般可分为碳材和非碳材两大类。


碳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中间相碳微球。


非碳材料包括:钛基材料、锡基材料、硅基材料、氮化物等。


(3)隔膜


锂电池隔膜是一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从而完成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快速传输。


锂电池隔膜的上游为乙烯、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原材料制备而成的PP、PE、PI、PA等聚合物,经过不同的工艺制备得到隔膜产品,应用于不同的电芯产品中。


(4)电解液


电解液的作用是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被称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5、锂电池电芯


电芯制造及模组位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使用上游电池材料企业供应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其他辅料,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最后根据下游终端客户的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电芯产品、模组及BMS方案。


锂电池电芯的生产必须在严格控制制造环境粉尘和湿度的条件下。电芯生产工艺流程较长,且中间经过较多的检测环节,包括X光检测,气密性,热压及电阻测试等。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