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将如何应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

2018-11-19      856 次浏览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造成一方面补贴标准提高、补贴金额减少,另一方面审核周期长,导致很多车企资金紧张,又不能及时拿到补贴,所以只能分摊账期,把资金链条压力传导到动力电池企业。所以行业内,拉长账期也就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潜规则。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高涨、动力电池降价、账期长回款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这场资金链“瘟疫”还将继续蔓延,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局面将更加严峻,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

从公开的2018年年中报告中发现,电池企业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高举、毛利下滑等问题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许多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抢占市场接订单,却忽略了客户的回款能力和回款周期,造成资金链断裂。

回款账期越拉越长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力度是最大的,虽然刺激了市场,但副作用就是会出现很多投机企业,“盲目投资严重,突出表现是电池。现在看来,大部分动力企业会退出。电池不是简单的仿制,要有研发技术能力。如果没有规模和能力,质量管理也做不好。

目前不少动力电池企业都遭遇了被客户拖欠大量货款。其中,巨额货款无法及时收回,给动力电池企业在生产采购、产能扩充、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等方面都构成了极大压力,以至于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减少支出等待“复活”。

按照以往行业惯例,电池企业和车企之间通常都采用“3-6-1”的账期模式,即在签订合同后先预付10%~30%的预付款,货到后2~3个月内支付50%~60%的货款(以银行承兑为主),剩余约10%的货款作为质保金在交货后12个月内支付,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会延后支付。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上半年应收账款高达85.3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1亿,而根据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数据,其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3.97亿、73.22亿和69.38亿,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05%、49.22%和34.70%。到2018年上半年结束,宁德时代应收账款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高达87.7%。

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电池卖出去,款项迟迟收不回来,是电池企业永远的痛。而随着电池价格降低,企业利润虽随着大幅下跌。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分别是38.64%、43.70%和36.29%,到了2018年一季度下降至32.77%,第二季度又进一步下滑到30.31%。

2015~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售均价分别为2.28元/Wh、2.06元/Wh和1.41元/Wh,到了今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至1.11元/Wh。与之相对,其电池单位成本分别为1.33元/Wh、1.13元/Wh和0.91元/Wh,今年又降至7.44元/Wh。很明显,售价下降的速度要快过成本下降的速度。

宁德时代整体毛利率的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由钴、锂等矿产资源带动的上游正负极材料等原料价格的暴涨(即使从去年起,价格有所下降,但依旧维持在高位运行),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第二个原因就是,车企对电池采购价格不断地施以巨大压力。这就造成,虽然在依靠销量的不断扩大使营业收入增长显著,但各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空间却被不断压缩。

车企又“欺软怕硬”,对于宁德时代甚至开放电池业务的比亚迪等“一电池难求”的一线厂商来说,为了长期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车企肯定是优先给这些电池企业结账。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延长账期成为整个产业链开启恶性发展的魔咒,加速没有规模效应和资本实力的电池企业的淘汰进程。

更何况仅仅是宁德时代手中掌握的现金储备,就有170多亿。

就这样,龙头企业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产业链条上的所有资源也都会向他们靠拢。

行业产能越来越集中

2015年行业鼎盛时期,国内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达到450家,之后平均每年淘汰一半,2017年为车企配套的只有96家。截止2018年8月,为车企配套的电池企业已经巨幅缩减到50家。可以预见,到2020年新能源补贴最终取消,或许就只剩20余家。

从产能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135GWh,有效产能110GWh,全国产能利用率只有40%。预计2018年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更低,部分中低端产能面临被淘汰、被整合。

中小厂商扩产进度放缓。2017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因此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长远需求在1000GWh以上,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2016年的21GWh增长到2030年的1300GWh,15年内复合增速达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此外,储能业务稳步成长,将成为消化锂离子电池过剩产能的重要去向。尽管储能电池技术种类多样,但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技术,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锂电池较高的成本。根据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锂电池成本降至0.9元/Wh时即具备应用价值。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仍将持续走低,尤其是过剩比较严重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行空间和压力都较大,一旦储能市场被打开,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迅速得到缓解乃至扭转。

预计2020年补贴窗口关闭之前,动力电池企业除了需要保证资金链的持续稳定,还要不断提高产品含金量、储备更多的核心技术、研发更新的制造工艺,整合更多的上游资源,绑定更多的下游车企。毕竟电池企业终极的竞争力还要落实到产品上,优质的产品不仅能增加电池企业在与车企交易中的话语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