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频发,主要因素有这些

2018-09-25      1284 次浏览

最近,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行业反思。9月20日,在杭州召开的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这一话题再度成为现场讨论的焦点。


“产品质量问题是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直言不讳地说,主要因素有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车辆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恶化、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以及部分产品在设计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欧阳明高直言,部分企业为获得补贴盲目追求高比能量,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七千亿元,占汽车产业总投资额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之火可见一斑。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认为,造成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仅从车辆本身的原因来看,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安全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前期小部分产品的验证还不够充分,这些都是产业成长中的问题,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情况来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长期受补贴政策牵引,随着补贴政策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指标显著提升。


欧阳明高认为,将补贴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过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一定要稳。


“补贴退坡政策周期一年一变,与产品开发周期也不匹配。”欧阳明高说,补贴政策频繁调整也不利于产品质量验证。一般来说,动力电池材料改进开发周期一般需要24—28个月,部分企业为获得补贴盲目追求高比能量,技术验证过程中急功近利,缩短测试验证时间。


在欧阳明高看来,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对安全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安全技术不能只靠材料本身,更要从系统体系入手。他建议,应尽快出台电动车安全年检规范,以及电动车黑匣子、电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等规范。


罗俊杰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多管齐下把好产业发展安全关,比如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同时,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电池安全技术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也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欧阳明高强调,动力电池国家科技研发要以安全为核心,全力提升现有锂电子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延伸阅读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工信部启动新能源车行业专项排查


今年以来电动车安全事故频发。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工信部要求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立刻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同时,工信部还将制定《新能源汽车统筹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意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电动汽车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今年以来国内外发生多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原因主要包括充电自燃、碰撞起火等,令人不得不重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给行业敲响警钟。


电动车事故连连,是电池的问题还是充电桩的问题?


一位熟悉充电配套设施的行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物流车使用的充电桩一般都是不对社会开放的专用充电桩。电动物流车充电过程中起火自燃更多是和电池发热与过充有关,和充电桩的直接关系不是很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刘彦龙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相关政策对于动力电池的比能量、续航里程要求大幅提高,企业为得到更高的补贴,在提高系统能量密度要求下,降低了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主管司局已经启动了车辆安全预警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机制。对于新能源客车发生起火、燃烧等安全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企业应在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6小时内)主动上报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并及时展开事故调查,调查结果留存备查;相关部门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事故调查组,与企业共同开展事故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工信部进行处理。


工信部要求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在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此外工信部人士透露,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统筹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