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碳酸锂价格上涨引发关注。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从从年初的4.2万/吨上涨到6.6万/吨,涨幅超过50%。尤其是十月份以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年底冲高因素的存在进一步拉动需求,导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进一个月内急涨,行业内已经有7万元/吨以上的报价出现,单月每吨涨幅超过万元。
受供求关系影响,涨价将会持续到明年
全球锂资源量高达3978万吨(锂金属量);重要集中在智利、阿根廷、我国、澳大利亚。其中SQM、FMC、Albemarle、天齐锂业(控股澳大利亚泰利森)四大家族控制了全球90%的锂精矿产量。其中天齐锂业控股的泰利森控制了全球约65%的锂矿石和几乎所有我国的锂精矿供应。2014年全球锂产出约碳酸锂当量16-16.5万吨。其中盐湖提锂约9.8万吨,矿石提锂约6.2万吨,其中四大公司产出了约14.35万吨,约占全球的90%。
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矿公司Talison,在控制全球45%有效产量的条件下,并没有满产运行,而是通过产量的有效控制保持价格的强势,拥有最大部分的潜在供给能力。四大巨头的另外两家SQM、FMC短时间内并无新的扩产计划,在可见的未来3年内,除了Albemarle和Orocobre计划在2016年投产的3.7万吨产量外(均为盐湖锂,且预计最快2016年三季度投产),全球可期望的新增供给便是我国四川的锂辉石矿山和青海、西藏的盐湖,而由于海拔、电力、运输以及民族问题,预计我国2016年新增锂精矿碳酸锂当量产出不会超过1万吨。
笔者统计2016年新增碳酸锂原料供给2万吨,但真正进入市场可能在16年下半,考虑到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在高速上升,电池级碳酸锂的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善,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上游材料的影响,会加速行业洗牌整合
据笔者测算,碳酸锂约占电解质六氟磷酸锂成本的30%,换算为电解液成本的15%;占正极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的成本的10%-20%。按照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占电芯成本的40%和15%计算,碳酸锂约占电芯成本的6%-10%,占电池组成本的4%-7%。从价格上来看,碳酸锂价格每上涨1万元/吨,六氟磷酸锂成本上升0.3万元/吨,电解液成本上升0.0375万元/吨,正极材料NCM成本上升0.4元/吨。
在国内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后,六氟磷酸锂的产量迅速过剩,价格持续六年下降,到2014年全球已经基本没有新增产量出现。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从去年开始起步,今年已经实现同比三倍的上升,对原材料需求急剧新增。按照笔者的测算,目前六氟磷酸锂的全球产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今年四季度供需缺口将会出现,并在明年持续发酵。由于六氟磷酸锂刚性缺口的存在,加上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成本中占比相对较小,其成本的上升能够有效向下游传导。而正极在材料成本中占比较高,下游议价权有限,其成本的传导用途尚不明显,可能要到明年2季度以后才能看出影响,具体的涨价幅度要看电池厂和材料厂的博弈情况。
笔者判断上游碳酸锂的供应紧缺和价格上涨可能会率先对中小材料厂出现较大压力,尤其是电解液和正极材料公司将会加速行业洗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会进一步拉大和大厂之间的差距,低价竞争将逐渐退出市场。
上游材料长期涨价会造成加速电池公司市场淘汰
华泰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陆冰然测算认为,以现阶段7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即使上涨2倍,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成本都不会有实质性影响;不会破坏下游需求。就动力锂电池而言,陆冰然认为选择主流的磷酸铁锂(LFP)和NAC三元材料电池为例,首先,碳酸锂原料的成本占比很小。使用锂资源的部分重要是电池单元中的正极材料,还有很少一部分用于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原料。在现有价格条件下,碳酸锂原料的成本占比约为3.9%-4.1%。
在其他部分成本不变的条件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200%,至21万元/吨,LFp动力锂电池单元(cell)成本上涨7.94%,NAC动力锂电池单元(cell)成本上涨8.19%;而这仅仅是关于电池单元的上涨幅度,关于动力锂电池组而言还包括组装和电控系统,相应的上涨幅度会更小;而成本绝对量而言,对应于60KWH的纯电动汽车,单车电池组成本上涨5822、6187元。
其次,关于动力锂电池而言,电池组其他部分的成本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效应,也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抵消材料上涨的成本提升。资料显示,电池包(Cell+pack)的单位成本从2005年的1300美元/KWH下降到450美元/KWH的水平,下降幅度为65.4%。而未来有可能降低至300美元/KWH。成本降低一方面得益于材料技术进步使得单位容量电池的碳酸锂用量下降;另一方面受益于规模化量产的因素,使得电池组很多部分的单位成本有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