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比

2018-08-06      2354 次浏览

东京车展观感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不过,在国内,由于成本过高以及配套不足等原因,新能源汽车仍未看到大规模普及的希望。近两年来,无论政府如何大力补贴,或在公共领域示范推广,但新能源车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一时间,国内对新能源车未来质疑之声四起,本人之前也有不少怀疑。

不过,通过此次东京车展之行,我的观点被彻底改变了。每个人都有理想,但也都知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国内,人们常说,新能源汽车代表着理想,而传统燃油车才是现实,不过,通过东京车展,我发现理想不会立即变成现实,但在努力之下,将能很快实现。

中日新能源车差距不止一步

一直以来,人们对新能源车颇多质疑,这可以理解。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质疑中被接受的。新能源汽车业之于当下汽车业,无异于一场革命。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仅意味着传统汽车的没落,也将给人们用车习惯、甚至对汽车的既有观点带来变革。

同时,既然是一场革命,新能源车大潮又将是不可阻挡的。因为新能源车的好处的确太多,它带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能环保,而是真正的零排放,真正的蓝天白云。最近北京市PM2.5数值让很多人纠结,这充分说明了零排放未来多么受期待。而在这方面,日本已经走在了前面。

作为国际五大车展之一,东京车展上53辆全球首发车和82辆日本首发新车,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如果要总结这次车展的特点却非常容易,因为几乎都是新能源车。技术已成熟的混合动力车自不必说,从车展上可以看出,面向未来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更是重点。各大品牌展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车,其中不少车子尾部都带着醒目的“尾巴”,与充电桩连接--这不仅包括日产LEAF这样的新型电动车,各类轿车、SUV、概念车甚至大巴车和卡车,所有产品全面“触电”。

国际大型车展上,新能源车也一直是主流,但像东京车展这样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这个危机感很强的国家,向来重视节能环保。汽油车时代,日本销售产品中有50%是0.66L以下排量的轻型车。目前,新能源车则成为日本非微型车以外产品的主流。日本本田透露,尽管目前它在本国只有6款混合动力车销售,但该类车型销量比例已达到公司非微型车以外总销量的50%。

中国国内车企的混合动力车销量每年仅几百辆,全国一年电动车累计销量更是不足千辆,对比之下,日本在新能源车发展上已大大领先于国内。这些年,业界一直在争论新能源车发展路线、充电好还是换电好等技术问题,但日本企业早已将技术投入市场,而市场化的成功反过来又将促进下一步研发的推进,几乎可以肯定,在新能源车上我们落后日本早不止一两步了!

“弯道超车”并不现实

总结来看,当下国内发展新能源车存在三大难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成本难题,三是基础设施问题。但是,我认为,其实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跨越新能源车发展必经阶段(即首先发展混合动力,逐步向插电式混合过渡,未来则是电动车),否则问题自然很多。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说安全问题,前有杭州电动出租车自燃事件,最近又有通用增程型电动车VOLT碰撞自燃问题。上述事件表明,尽管很多厂商宣称汽车充电电池不存在安全问题,但目前来看还是传统混合动力车更加安全。

再来看成本难题,广州车展(微博)上千呼万唤的雪佛兰VOLT沃蓝达上市,但49.8万元的高价也吓退了不少潜在买家。此前比亚迪e6先行者36.98万元同样让人惊讶。电动车为什么这么贵?主要是电池贵,这同时表明,目前的电池技术实际并不成熟,高企的价格难以支撑真正的商业化。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车更加现实。尽管目前普瑞斯、思域混动等车型价格同样非常高,但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实现本地化生产。丰田技术专家即透露,如果再实现电池本地采购,混合动力车成本将只比同样的汽油车贵2万元左右,这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的。以凯美瑞为例,其汽油版百公里综合油耗10.3L,但混合动力版仅为6L,以当下93号汽油7.65元/升的价格,这意味着混动版车型只要行驶6万公里,即可补齐购车差价。如果考虑到油价上涨是长期趋势,购买混合动力车使用成本实际要低不少。

基础设施问题更是与电动车有关,混合动力车并不需要配套充电。目前国内关于到底是充电好还是换电好一直争执不下,其中还牵扯着诸多利益纠葛,这种情况下指望基础设施能够很快完善起来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应该是与电动车发展速度同步的。没有能够被市场接受的电动车,基础设施不可能被大量建设。

从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再是梦想。国内新能源车发展缓慢,主要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这就是总是想跨越新能源车发展的必经阶段,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弯道超车”。应该看到,新能源车的发展不应该剥离最具现实意义的混合动力路线,像日本一样,通过混合动力的逐步普及,积累技术和研发经验,逐渐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路线的过渡,这才是正途。事实上,国内在电动车研发上最具实力的厂商比亚迪汽车(微博),已经放缓了私人电动车消费拓展步伐,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公交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