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电动汽车仅适于城市内交通使用,而燃油车仍将在交通出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相关会议上,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这样说道。
单体能量密度可望300Wh/kg
电动汽车发展和动力锂电池息息相关,世界电动汽车发展数次起落,而锂离子电池的出现使得电动汽车可以成功进入市场。
电池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王秉刚指出,从短时间来看,到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00Wh/kg;从中期来看,2025~2030年,能量密度有可能突破400Wh/kg,但目前这一数值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25年产业化无望;从长期来看,即2030年之后,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技术的发展有望将能量密度推高至500Wh/kg以上,但目前来看未知因素太多,产业化前景渺茫。
"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要立足于能量密度300Wh/kg左右的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动力锂电池技术产业化前景未知。"王秉刚表示。
电动汽车暂时不适合城市间交通
王秉刚表示,以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及系统成本1元/Wh的电池装备A级及以下乘用车,已能够满足城市内部出行需求,从综合经济性来看,已经可和燃油车相竞争。不过,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在高速行驶工况下会显著下降,以当前电动汽车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城市间的交通需求。
至于快充,王秉刚指出,当前的高比能量电池不适合快充。首先,电池循环寿命和充电倍率有明显关系,快充会导致高比能量电池折寿;其次,快充过程中电池温度升高较快,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王秉刚认为,未来十年内,电动汽车适用于城市内部交通,可替代部分燃油车功能,用于城市间交通则有些勉强。关于此前传言的禁售燃油车,王秉刚并不赞同,认为我国没必要这么做。
制订非补贴政策
今年九月,我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完成了世界首个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和2018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汽油乘用车平均油耗6.7L/100km,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16.2kWh/100km,燃料周期内纯电动乘用车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比汽油乘用车低35%,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效果。随着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新增,电动汽车对大气治理的用途将越加显现。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对此,王秉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例如,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制订新的汽车工业投资管理办法;将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蓝天保卫战的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各城市制订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时间表,扩大实行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建设零排放示范区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大势所趋,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共享租车、环卫车等。治理大气环境,公共领域车辆责无旁贷。"王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