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产业:失衡的链条

2021-09-20      386 次浏览

最近,大批铅酸蓄电池公司在各地被相继关闭,这是数月来舆论压力之下的一个成果。自从环境保护部五月十八日公布《有关加强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以来,关闭相关电池公司的步伐更是在加快。


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考量,还是从产业角度观察,大批铅酸蓄电池公司被关停,都是值得称许之事。短时间内,由于不少公司退出市场,或许会对供需关系出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带有强制性意味的整顿行为,就整体经济、社会效益而言,其好处都较为明显。


血铅二字,看起来触目惊心。去年底,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知名公司超威电池曾爆出严重的污染事件,一度铺天盖地占据了各个媒体版面。今年三月以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湖州市德清县及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也持续发生血铅超标事件。这些接二连三的血铅事件绝非偶然,是这个行业粗放发展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多年来,铅酸蓄电池行业散、乱、差的情况相当严重,加之监管不力,铅酸蓄电池生产公司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时发生。遗憾的是,公司对这些问题大多并不重视,或环保投入不足,或环保设施管理不善,为环境污染事故埋下了隐患,且一些问题在暴露伊始即被隐瞒,或被公关。到了目前这个阶段,该行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几乎是集中式的爆发,所谓纸终究包不住火,想瞒也确实瞒不下去了。


无疑,一些铅酸蓄电池公司所造成的污染后果非常严重。有报道称,从2009年起,我国有20余起铅中毒丑闻曝光,影响人群超过4000人。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统计。与铅酸蓄电池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癌症村的消息,不时见报,让人心情沉重。重金属的环境污染,以及污染背后的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个行业再也不能照现状维持下去了。


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公司已经超过3000家,但真正拿到国家下发生产许可证的公司只有1100多家,超过60%的公司都未获得许可证,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即便是那些拿到生产许可证的公司又如何呢?比如,作为上市公司的超威电池,当是获得政府许可的公司,但其背后的污染问题,同样令人十分忧心。


这些年,铅酸蓄电池行业遍地开花,不规范发展,背后的推手是诱人的公司利税,是地方GDP的上升。因此,地方政府多持绥靖政策,甚至故意纵容。然而,过大的发展代价已经不容许人们对此现状无动于衷。人本的发展观念,定然要对这类已经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的发展模式大声说不。


环保与发展之间要合理的平衡,这是一个浅显的常识。很多时候,事情往往被异化,关键还是利益在作怪,以至于这些年出现了大量黑色的GDP。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应该逐渐成为历史。假如单靠市场自身力量来调节并不如人意的话,政府监管之手自然要加上一把力。


应该肯定,环保部门最近出台的整改文件,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该通知除了要求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外,还强调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地区,当地政府重要领导必须承担重要责任。


这个通知明确表明,公司固然要对其造成的污染事故负责,要为污染所出现的代价埋单,但地方政府同样有不可推卸责任,甚至应该承担失责的重要责任。当问题足够严重时,还会有人因此负起刑事责任。直白地说,中央在此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问题上已经表达了明晰的态度,这也应该是大批铅酸蓄电池公司被关停的重要推动力所在。


《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例》已经呼之欲出,根据工信部即将出台的条例,未来3年该行业将有一半落后产量面对淘汰,最终全国铅酸蓄电池公司总量不会超过500家,铅酸蓄电池对铅污染的贡献率有望大大降低。而且准入条例的限制还不仅限于环保问题上,条例中对产量的规定是,产量达不到30万千伏安的公司将被淘汰。按照这个要求,全国3000多家铅酸蓄电池厂至少有1000家公司达不到这个产量标准。


其实,单从产业角度看,大批中小铅酸蓄电池公司被关闭,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业内专家指出,铅酸蓄电池难言是新能源,不能代表电池行业的未来,鉴于这个产业有关污染造成的隐患,从趋势上讲,应该更多地鼓励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将大量不规范的公司淘汰出局,给认真负责的公司留下整合机会,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