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年低迷之后,A股锂电池概念在2012年12月份开始绝地反转,wind资讯统计的锂电池指数从当时的659.60点低位,最高上涨到2014年3月初的1568.07点,涨幅接近140%。包括比亚迪(002594.SZ)、金瑞科技(600390.SH)、当升科技(300073.SZ)、杉杉股份(600884.SH)、新宙邦(300037.SZ)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价都随之大涨。
而这段时间,正好是美国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从屌丝逆袭为明星的阶段。随着今年3月份之后特斯拉股价回调,A股锂电池指数也回落至1200点左右。
国内资本市场对锂电池产业的关注度,基本与特斯拉的股价走势趋于一致。那么,
随着特斯拉看空声音四起,这阵概念旋风究竟还能否持续强势?国内A股有哪些相关公司仍有想象空间?这些问题值得系统思考。
标普狙击特斯拉对A股影响几何?
电动汽车的潜在需求,是市场对于锂电池报以热切期待的根源。一辆特斯拉ModelS对锂电池的拉动相当于1.56万部iPhone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按销量来看,2013年苹果总共卖了1.4亿部iPhone,而特斯拉的ModelS在2013年则总共卖了2.23万辆。以此计算,电动汽车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有可能会大大超过数码产品,从而给整个产业带来爆炸式的增长机会。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超预期的,尤其是对于新生事物,更是浮想联翩。不过,特斯拉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5月27日,债券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为特斯拉债券给出B-,将其描述为“脆弱”,称特斯拉“产品关注重点狭隘”,和同行更大的汽车制造商相比,集中生产布局规模狭小。此外,特斯拉在市场上对其产品长期需求上定位模糊,在管理大量平行生产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上决策能力不强。
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标普并不是给特斯拉股票评级,而是给特斯拉发行的公司债进行评级,这是完全两个概念。不过,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除了特斯拉股价小幅波动外,人们对于特斯拉这阵旋风能继续刮多久也产生了分歧。
早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电动车的销量未达预期,除了Model-S汽车销量未达分析师预期之外,特斯拉一季度亏损了近5000万美元,亏损额远远高于去年一季度的近1500万美元。
在此之后,不少分析师调低了特斯拉股票的评级和目标价格,该公司股价涨幅开始缩小。有市场人士认为,特斯拉被吹捧的太过头了,如同新一轮的造神运动,特斯拉在中国的红火也是如此,被穿凿附会成“互联网思维”又一成功案例。
且不论诸多投资者的看空观点,特斯拉CEO马斯克自己也曾表示:“基于历史财务业绩,甚至当前财务业绩,我们的股价很明显已经过高。因此估值基本基于未来的财务表现。坦白地说,当前的市值已超过我们应得的水平。我认为,未来几年我们需要确保取得实际的成绩。”
其实,市场各方基本上一致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只不过是对于特斯拉的阶段性估值有不同的看法。换句话来说,特斯拉以及与特斯拉密切相关的锂电池行业长期来看是空间广阔的,但是短期来看,很可能面临整体估值回调的风险。
超级电池工厂计划能否掀起惊涛骇浪?
对于特斯拉而言,高成本带来的尴尬定价对其市场拓展影响很大,配置无法与豪车相提并论,但是价格又丝毫不亲民,被称为土豪炫富的玩具。而特斯拉的成本目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池部分。如何降低电池成本,势必成为特斯拉乃至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关注重点。
事实上,特斯拉谋划已久。今年2月,特斯拉公布了帮助其将电池成本削减30%的宏达计划:
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20-50亿美元建设年产能在30GW左右的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2017年开始投入生产,到2020年每年生产的电池将可供给50万辆车。这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更确切地说,其每年的产量几乎相当于全球所有电池产量的总和。
人们都知道松下是特斯拉最亲密的战友。据统计,在特斯拉的提携下,2013年松下生产的电池占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的39%,其竞争对手NEC占有27%的市场份额,而LGChem占市场份额的9%。
为了迎合特斯拉的需求同时使自己扭亏为盈,松下不惜砍掉了一些消费品业务。事实上,特斯拉确实在超级工厂计划中也向松下抛出了橄榄枝,在旁人看来这几乎上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但是松下却犹豫再三。直到5月底,松下才向特斯拉发出意向书,决定参与超级工厂计划,而且就投资金额仍在内部讨论。造成松下犹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业内人士分析,松下担心的很有可能是特斯拉的潜在需求。全球范围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以日韩为主,除了松下之外,其它各家也在不断压低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各自锂电池工厂的生产设备利用率不足,很多长期以来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维持着极低的利润率。如果按照特斯拉的超级工厂的产能设计,如果马斯克无法完成年销售5万辆汽车的目标,同样也将面临类似的低利润率困境。
一边是马斯克的豪言壮语,一边是市场对于实际需求的担忧。在这种时候,无论是实业投资者还是证券投资者,都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做出理性的判断。
A股锂电池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
尽管特斯拉前途未卜,但是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增长空间,马斯克预言未来还需要200座超级电池工厂,这从某种程度上估算了未来锂电池的空间所在。但或许对很多国内锂电企业而言,这场盛宴要吃到嘴里并不容易。
实际上,在上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期,中国的动力锂电池已经经历了一轮投资高峰期。但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如预期。
虽然国内锂电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的40%以上,但大多主打中低端市场,大量投资来源于技术积累较少或无技术积累的其他领域。从锂电池的关键构成部分来看,不管是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领域的企业,与其他的制造业一样,都是在低端或非关键环节产能过剩、同质竞争,而在高端产品方面则鲜有参与。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要么是国内的新能源企业行业需求量出现突破性增长,要么是能够参与到国际锂电池产业链中,否则都将直面惨烈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国内众多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可能将迎来某种程度的洗牌,提高集中度,那些主动技术研发、资本实力雄厚的厂商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技术革新是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大公司来说,锂电池材料产业也将迎来洗牌、并购和整合的机会。
上市公司在品牌、资金、政策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势,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变革的领导力量。
纵观锂电池产业链的国际采购体系,国内电解液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最具深度,由于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目前已经开始出现低端洗牌,而新宙邦、江苏国泰(002091.SZ)已成功为日韩企业供货;金瑞科技向松下供应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国内负极材料技术成熟,贝特瑞、杉杉等公司已具有较大的全球市场份额;隔膜技术目前虽然主要由日韩企业把持,但是国内企业也开始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沧州明珠(002108.SZ)已进入比亚迪锂电池终端领域,佛塑科技(000973.SZ)在这一领域也已经耕耘多年。
除此之外,行业内的并购大有如火如荼之势,除了关注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外,投资者还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状况,因为只有弹药充足估值合理的企业才能够在并购战中获取优势地位。
总体而言,A股的锂电池概念走势长期受到特斯拉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影响,当前估值仍偏高,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继续整体回调。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潜在需求量巨大,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主流厂商都在设法压低电池成本,这给行业上游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更关键的是,国内的锂电池产业还没有能力向国际上的大客户直接供货,只有少部分的企业成功介入。如果锂电池行业发生洗牌,这些已经介入国际产业链,并积累了品牌、技术及资金优势的企业,将成为行业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