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宁德时代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

2018-07-04      1356 次浏览

继去年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及系统生产基地后,上汽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再进一步.

本周,上汽集团(600104.SH)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探讨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上汽集团表示,通过合作,两家企业利用各自在新能源研发、制造、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合作签约

再次和宁德时代联姻的背景是,车用动力电池行业即将进入大规模报废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0.7%.根据"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达500万辆.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用量随之水涨船高.GGII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装载动力电池量达到37.06GWh,同比增幅达21.5%.

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5-8年.前期投入市场的新能源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这意味着从今明两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潮.

报废潮的来临,一方面意味着,如果对报废动力电池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另一方面,报废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拆解回收等方面存在的价值会如果充分挖掘,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正是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2月26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共同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明确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同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而这可能也是作为国内最大车企的上汽在该领域布局的直接驱动因素.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非常关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他提出了《关于规范新能源汽车回收和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陈虹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设立新能源汽车回收资质;设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统一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园区;结合社会征信体系,由车主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应责任;在补贴政策中,增加动力电池有效回收的因素考量;给予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研发补贴.

作为上汽动力电池的战略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梯次及回收利用上有长期的布局.在拆解回收领域,已经形成了以湖南邦普为主体的业务板块,无论是技术、商业模式都初具成熟,成为宁德时代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2017年,宁德时代该板块业务进营收达24.7亿元,业务占比达12.9%.

而即便是在难度最大的梯次利用领域,宁德时代也早已有所探索.早于2016年,其就对外公步了在梯次利用的进展情况.其将梯次利用氛围整包级的梯次利用和模组级的梯次利用.

(来源:宁德时代对外演讲PPT)

整包级的梯次利用主要包括充电站储能和商业用储能战,而模组级的梯次利用包括低速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场地车等.

而在技术实现上,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主要有离散整合技术和使用寿命预测两项关键技术.为了突破这两项技术难题,宁德时代已经从电池生产阶段开始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并且这项工作将会贯穿在电池使用的全周期中.

而或许正是基于有了这样的积累和探索,才最终让上汽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再次"联姻".

来看本周锂电行业大事~

1、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账期会不会好一点?

作为终端商业化运营工具,电动物流车对于价格及其敏感.而想进入物流车供应链体系,除了电池品质要有所保障外,"长账期"也成合作的潜规则.

高工锂电了解到,根据不同的物流车企,电池订单一般是预付20%-30%的预付款便开始发货,并设置2到3个月的付款账期.

期限内,车企会给到电池企业再结算总金额50%-65%的银行承兑(半年期限),余下5%-20%车企还会再滞压一年甚至更久,当作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风险共担"的保障.

多位动力电池企业高层向高工锂电透露,如果要换取好一点的付款条件,车厂就会进一步压低电池价格,但是预留5%-10%的质押金到补贴落地基本上是死条件.而且,拖款也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账期"、整车厂成本压力进一步传导、上游原材料疯狂上涨等多重作用下,动力电池企业今年将面临更为巨大的资金压力.

戳此查看《2018年动力电池账期会不会好一点?》

账期问题在设备领域同样明显,从2017年年底以来,设备企业被拖延付款的现象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到现在(3月初),客户的回款还主要集中在发货款."一位早在去年就开始给国内某知名动力电池企业供货的设备企业高管向高工锂电如是说道.

根据多家设备企业反馈,回款的确一直都是行业内无法避免的一个头疼难题,最难在于不少客户验证周期特别长,甚至拖欠验收,供应商就难以拿到验收款和尾款.信誉好一点的客户也存在尾款难收的尴尬.供需双方的账期博弈呈现胶着状态.

2018年,这些设备企业对回款形势依然一致保持谨慎、不看好的态度.反观电池企业也并不好过,还在延续2017年"上挤下压"的资金、降成本压力.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