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特斯拉 LG化学冲击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

2020-02-26      1000 次浏览

2020年,韩国人要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和我国人开战。


韩国人太期待这场战斗了,他们已经眦出了獠牙。


2019年十月份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公布的时候,韩国媒体做了一张粗糙的表格,恶狠狠地把我国公司奚落了一番。


图中,韩国人把自己国家的三个公司都标注出来了,其中第3名是LG化学,第5名是三星SDI,第9名是SK创新。


其中,LG化学进入到全球前三名。韩国人上一次进入前三名还是在2015年,但是后来我国一纸白名单将韩国人拒之门外。


眼看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正在爆发热潮,韩国人却无能为力。2019年随着白名单的放开,韩国人重获角逐我国市场的机会,再加上下半年补贴退坡导致的我国新能源市场下降。


这一进一退之间,刺激了韩国人压抑已久的神经。韩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宣示自己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全球地位。


韩国人不无嘲讽的表示,根据SNE研究的报告,2019年十月,全球EV电池装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7%,但是韩国的三家公司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正增长。(其中排在第8名的中航锂电也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韩国人视为杂音,选择无视。)


韩国《中央日报》在十二月的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行业高管的话称,


由于我国政府减少了新能源补贴,苦苦挣扎的电池厂商们和电动汽车制造商们正在被清理出市场。


三家韩国公司中,LG化学的电池业务发展最好。其在2019年一月-十一月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比亚迪,上升到了全球第三。LG化学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预计2019年汽车动力锂电池的销售额为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1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2亿元)。


韩国现代证券分析师更是激进的表示,这一成绩将会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制造商。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LG已经严阵以待。


2020年一月七日,国产特斯拉正式对车主交付,首批交付车辆仍然使用松下电池。但在年后的三月份,国产特斯拉将会逐步搭载LG化学生产的圆柱电池。


2019年一月,LG化学投资1.2万亿韩元(约合10.25亿美元)扩大其南京新港的圆柱电池工厂,此举正是为特斯拉供货做准备。


2018年十月二十三日,总投资20亿美元的南京LG化学滨江电池工厂开始动工,远期目标产能为32GWh。2019年十一月,该工厂已经开始试生产,一期产能合计6GWh,计划于次月启动量产。


新港工厂供货上海特斯拉工厂,滨江工厂向我国市场其他主机厂供应软包电池。


LG化学在我国市场,双管齐下。


在美国市场,LG化学与通用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通用汽车早在2009年就选择LG化学作为合作伙伴,为雪佛兰Volt供应电池,是LG化学从消费电池转向动力锂电池的重要扶持者。


2019年十二月五日,通用汽车与LG化学宣布,将联合投资23亿美元在美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持有50%股份。合资公司将新建电池产能将超过30GWh,于2020年年中开工建设。2021年秋,通用公布的纯电动皮卡即可搭载该电池厂的电池。


欧洲市场,是LG化学的重头戏。


LG化学是欧洲动力锂电池市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其波兰弗罗茨瓦夫工厂于2017年七月建成。当地除了LG化学,还有LG集团的其他公司,波兰弗罗茨瓦夫更是被直接称为LG镇。


为了应对欧洲市场强劲的电池需求,LG化学计划将波兰一工厂6GWh的产能扩大至15GWh,并在波兰新建第二座工厂。波兰二工厂于2019年七月份开工,预计投资1.3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3.7亿元)。


按照LG化学对外公布的计划,两到三年内要将欧洲产能提高至70GWh。这是个非常有挑战的目标,要知道特斯拉和松下合资的Giga1也不过35GWh,并且目前尚未实现产能完全爬坡。


2020年,LG化学几乎是同时在我国、美国、欧洲三地拉开阵势,向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发起冲击。其目标是到2020年底在全球四个基地(我国、美国、欧洲、韩国)建设合计110GWh的产能。


扩张产能是LG化学的一条核心竞争策略。


为了应对庞大的产能建设,LG化学计划到2023年资本支出是13万亿韩元(约合783亿元),其中10万亿韩元(约合602亿元)投资到电池业务领域。


除了靠近下游客户建厂,疯狂地扩产产能之外,LG给上游供应商的预期也非常之高。


为了保证供应安全和降低成本,LG化学采用了三种方式并举:和重要的上游材料供应商签订长单供应协议;大量地接入本地供应链;必要的材料自产。


1)长单供应


LG化学与我国的锂矿两巨头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分别签订了长单采购协议。


LG与世界上最大的正极材料商优美科也签订了正极材料长期采购协议,双方的供应重点将重要在欧洲。


2)本地化供应链


为了保障在我国市场的正极材料供应,LG化学与华友钴业2018年在我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生产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2020年一月二日韩媒报道,我国锂电设备厂商先导智能已经开始为LG化学南京圆柱电池工厂供应卷绕机,这是在为国产特斯拉生产2170圆柱电池做准备。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就软包电池所需求的叠片机设备展开合作。在此之前,LG化学重要使用韩国锂电设备商DA科技的产品,这被认为是LG的降本举措。


3)自产材料


LG一直都在自产正极材料,但现在他们打算将自产的比例提高,在2019年一季度电话会议上,LG化学宣布了正极材料内部供应率40%的目标。目前,LG正在韩国清州和龟尾扩建其正极材料产能。


LG早已把隔膜专利授权给日本和我国厂商,并退出该材料的生产领域,但是根据据韩国财经媒体SBS-CNBC在2019年年底报道,LG目前正在波兰新建隔膜锂离子电池厂家工厂,并在韩国已经拥有一家隔膜工厂。


在关于未来的采购预期上,2019年五月,LG化学CEO辛学喆在参观了一家供应商后表示,材料、零件和设备的采购金额每年将新增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


疯狂的布局源自LG化学对其电池业务有超高的预期。


2019年前三季度LG化学电池业务(包含消费电池)收入5.8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3亿元),同比增长32.7%。按照韩国金融监督院的数据,LG化学电池业务(包含消费电池)2019年全年营收预计为8.5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4亿元),2020年的预期为14.5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7亿元)。


2019年仅为30%左右的增长,而2020年则要实现70%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目标。


LG化学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野心他们要在2020年大干一场。


LG化学其实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凶猛,它的外壳其实非常脆弱,押宝动力锂电池甚至是被逼无奈之举。



表面来看,财阀是韩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不足以支撑任何一家财阀的野心,不论是三星、现代还是SK、LG,都是国际化公司,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利润。其中,有两块业务是韩国财阀们引以为傲的:半导体和面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公司先后在半导体和显示面板领域超越日本公司,成为存储芯片和显示屏领域的世界霸主。


这两波的竞争中,三星都是韩国公司的领头羊,带头冲锋陷阵,其他的韩国公司在三星的掩杀下,跟着吃了一波红利。


现在已在SK集团麾下的海力士仅次于三星,是世界第二大DRAM制造商,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公司。


在中小型和大型显示器面板市场上,LGDisplay仅次于三星,排名世界第二。


仅在面板领域占据世界第二名的LG,在消费电子领域稍显吃力。


做个粗略的比较,2018年,在存储和面板领域双料冠军的三星电子营收为2215亿美元,利润398亿美元;同期,SK旗下的海力士营收266亿美元,利润94亿美元;而同期LG电子营收557亿美元,利润11亿美元。


具体到面板业务,LG在传统的大尺寸面板领域比较有优势,这一领域不仅市场在萎缩,还受我国厂商的竞争所致,现状不佳;而新兴的小型OLED领域,三星把持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享受着高昂的利润。19年三季度,LGDisplay公布三季度财报,净亏损437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并且今年前三季度均出现了净亏损。


曾经的LG唯三星马首是瞻,三星做什么它也跟着做什么。1979年,在韩国公司疯狂布局的半导体的时期,LG集团成立金星半导体。但是在1999年,LG半导体被海力士的前身现代电子收购,2012年SK入主了海力士。


这里有一个八卦,三星SDI的现任CEO全永铉就曾经在LG半导体工作过9年,据说当时在LG声望极高。


2008年,LG的手机出货量还进入到了全球前三,只是LG当时押宝的是功能机,战略的错误导致现在整个手机业务几乎已无存在感。


关于信息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误判,导致LG接连错失半导体、小型OLED、智能手机等掘金的机会。LG一路参与,一路陪跑。


魂断半导体,折戟面板,错失移动互联网,LG集团的其中一条腿现在不甚给力。而LG化学是LG集团的另外一条腿,是LG非常仰仗的一块业务。


2018年十一月,接任LG集团董事长还不半年的具光谟,请来了3M公司首席副董事长辛学喆,担任LG化学CEO兼LG集团副董事长。这是LG集团成立自1947年成立以来首次从外部引入高管CEO,也是具光谟上任之后锂离子电池的第一个重大人事任命。


在LG的两个字母中,L指的是LG化学的前身LuckyChemical(乐喜化学),G指的是LG电子前身的Goldstar(金星社)。


化学业务是LG集团的起家业务,后来LG化学发展成以石油化工为核心的综合化工材料集团,2018年LG化学的石油化工业务占比达到了63%。


但是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石油化工业务显然不可能是LG化学的未来,更不可能是LG集团的未来。


在LG化学核心业务石油化工趋冷的情况下,电池业务几乎成了LG集团面对未来增长的唯一救命稻草。


按照SNE研究的数据,全球动力锂电池到2025年将达到1670亿美元的规模,比届时预计1500亿美元的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还要大。而且在韩国人看起来汽车用的动力锂电池符合第二半导体的特征。首先,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锂电池的成本要占到整车BOM成本的35%以上,这比半导体在手机和PC上的占比还要高。其次,车规级的动力锂电池已经在向半导体行业的制造标准靠拢,俨然已经属于高精密制造行业,打造可靠动力锂电池的门槛是极高的。最后,和半导体业务一样,动力锂电池制造特别是电芯制造非常依赖规模经济,最终也会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韩国人对这种模式实在是太熟悉了,LG化学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布局了电池业务。


1990年索尼成功开发可充电二次电池之后,LG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信号。1992年,LG开始开发二次电池,当时还是副董事长的具本茂提议研究从英国原子能研究所取样的二次电池。


2000年下半年,LG开始转向汽车用电池。一直到2009年,在和A123竞争中赢得了通用汽车的合同,LG化学的汽车电池业务才算有了转机。


在回忆起最初的艰难岁月时,现任LG化学电池生产负责人、CPO金明焕表示,在2012年刚接触大众时大众当时对我们并不热情,大众更喜欢松下的方形电池方案,松下是当时的第一大公司。


韩国人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遭遇,连剧本和前两次都很像,仍然是日本公司拥有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韩国公司拼命在后追赶。


甚至连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都如出一辙。


2019年十月十五日,韩国政府公布2030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计划大幅度提升新能源车在未来新车中的占比。韩国总统文在寅认为,若将韩国在电池、半导体、IT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势相结合,韩国将领跑未来汽车市场。


2019年十二月九日,LG化学与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签署了产业金融合作。通过该协议,到2024年,韩国KDB产业银行和韩国进出口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向LG化学供应5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其在电池业务方面的全球投资。


化学材料出身的LG化学俨然成为了韩国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领头羊。这一次,LG化学不再是三星的跟屁虫,而成了韩国动力锂电池扛大旗的旗手。



只是这一次,战场、对手可能和前两次不太一样。


韩国人在半导体和面板领域与日本人竞争的时候,我国公司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实力,韩国人凭借逆势加产能等一系列操作在这两个领域把日本对手逼出了市场。


现在韩国人想要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炮制其前两个领域的神话,这一次,提前入局的我国公司不答应。


不同于我国人在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的困境,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我国依靠政策和市场的力量,已经成长出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擘,又不断有蜂巢能源、远景AESC等行业新秀冲击市场。


半路杀出的我国公司成了韩国想要上演帽子戏法的拦路虎。韩国人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可能要打败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我国人。


宁德时代在2017年开始登顶全球动力锂电池第一的宝座,背后是从ATL开始的十几年积累;比亚迪早在2003年就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7年生产出全球第一款可用于汽车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时,韩国人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建树。


LG化学现任电池生产负责人、CPO金明焕在2018年就预料到,2020年是和宁德时代竞争的关键一年。


在我国市场上,LG化学虽然已经锁定了国产特斯拉,但是据供应链消息,宁德时代将于2020年七月份对国产特斯拉供货,宁德时代将至少拿走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半的供应。


而大众在我国的两家MEB工厂,也将由宁德时代供应。尽管LG化学在欧洲供应大众全新电动汽车ID.3一半以上的电池,在我国市场却拿不到大众MEB的订单。


LG化学的老朋友通用在我国选择的供应商也是宁德时代,通用汽车在我国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已经有电池合资公司时代上汽,LG化学未来能否突破这一层限制还不可知。


LG化学在我国市场缺的课太多了,面对的挑战不小,要慢慢补课。LG化学南京滨江工厂在我国首期产能只有6GWh或许能间接反应这个问题。在我国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市场,LG化学就像是一个新来的插班生,它要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与我国公司竞争,这一次,韩国公司内部先掐了起来。


2018年,SK创新击败LG化学,与大众达成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协议,为大众在美国供应动力锂电池。2019年三月,SK创新斥资1.7亿美元在美国新建电池工厂,这家工厂距离大众在美国的查塔努加工厂仅200公里,而查塔努加工厂是大众在美国的唯一一座MEB工厂。


愤愤不平的LG化学先是以断供威胁大众停止与SK创新合作。2019年五月,LG化学又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特拉华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称SK创新侵犯了与电池技术有关的商业机密。


LG化学在一份法庭文件中称,正是SK创新在两年内挖走了自己项目的100多名员工,窃取了商业机密,为大众的MEB电动平台供应电池,从而赢得了大众的合同。


假如SK创新在诉讼中失败,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将不能在美国使用SK创新生产的电池。为了缓和双方的争端,SK创新曾表示可以为LG化学供应隔膜材料供应,但是LG化学不予理睬,仍然从日本公司采购隔膜。


青瓦台曾经多次试图和解两家之间的关系,想要安排两家公司的最高层见面。但LG方面不大热情,认为只要双方各业务的CEO碰面即可。


九月份,SK创新CEO金俊和LG化学CEO辛学喆进行了一次会面,但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争端已经给两家公司带来实质性损失,LG和SK两家公司的高管表示,两家公司每月向美国律师事务所支付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商业侵权诉讼通常大约三年时间,由于诉讼复杂,这些诉讼成本估计约为4000-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30亿元)。


外界认为,双方已经从业务的摩擦上升为韩国第三大财阀(SK)和第四大财阀(LG)集团之间的对抗。


LG化学在电池业务上有深厚的技术储备,拥有1.7万个电池相关的专利。但是LG化学在员工薪酬方面并不太有竞争力,这可能是被挖角的重要原因。LG化学CEO辛学喆2019年七月份在面对媒体时还表示要改善待遇。


韩媒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我国的电池生产商到韩国招聘锂电人才,开出的薪资要高出韩国国内4倍以上。


相关于集团拥有强劲造血机器的三星SDI和SK创新,LG集团可以为电池业务供应的帮助是较弱的。


201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LG化学被曝计划拆分电池业务。LG化学表示我们正在考虑采取各种战略措施来增强电池的竞争力,并提高业务价值。


韩媒在报道时称,锂离子电池宁德时代仅凭动力锂电池业务在我国A股的市值已接近2500亿人民币,而LG化学四个业务板块的整体市值才为1300亿人民币,将近差2倍。


跛脚的LG似乎拖不动这辆通往未来的战车。


目前,LG还没有确定是将包含消费电池和动力锂电池的电池业务整体独立,还是仅仅独立动力锂电池业务。但不管怎么样,独立后的LG电池融资手段和激励措施都会得到提振,会更加有利于电池业务目标的实现。



即使外面竞争再多,做动力锂电池都是关起门来,和自己战斗。


2018年十月二十五日,哈罗单车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朋友圈公开撕LG化学。


用过不少品牌电芯,LG质量是最差的,别说比较其同胞三星,就是比国内品牌的电池也大大不如,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找回大量受影响的单车,更换故障电池。


一时间引起无数人对LG化学电池质量的质疑。


发生在韩国的储能火灾,则是另外一个敲响的警钟。


自2017年八月至2019年五月,韩国总共发生23起储能电站火灾,其中涉及LG化学储能设备的共有12起。2019年六月十一日,韩国政府正式公布调查结果,涉及LG化学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在2017年初期LG化学生产的部分电池包发现了切断不良、活性物质涂层不良等制造缺陷,调查人员表示通过超180次的火灾重复试验证明,这种不良不会产生火灾,但可能成为引起火灾间接要素,假如长期使用仍然会很危险。


针对储能火灾事件,LG化学表示,发生事故的储能电池都来自同一工厂同时期的产品:我国南京工厂于2017年第二季度、第四季度投产的首批产品。


这种吊儿郎当的心态做电池是万万要不得的,LG化学已经吃到了苦头。


受储能失火的影响,LG化学在2019年一季度损失了1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全年预亏损为35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


与传统的燃油车比起来,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更关注谁是电池制造商,任何安全方面的隐患都是不可接受的。锂离子电池厂商不仅要竞争客户,还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而这关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来说是陌生的。


传统汽车的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是纵向一体化的体系,夸张点说,一个大一点的Tier1甚至可以自己造出来一辆车。但是电动化的浪潮正在打破这种纵向一体化的机制,更少的部件以及模块化的结构,使得汽车这种产品有机会像PC、手机一样实现横向一体化的产业结构。


图片来源:《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在这种横向一体化的结构下,整车厂整合各板块供应商的自由度将会极大提高,而每个板块中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充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最新的技术,更低的成本将受到市场的追捧。这会加速动力锂电池公司追逐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低的度电成本,而这两个指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PC、手机产业已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这种全新的产业结构下,我们看到Intel的intelinside以及高通骁龙的一系列市场活动,都是在应对这种新型竞争形势下的策略。


横向一体化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消费者在选择一辆车的时候,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而动力锂电池又是安全和质量的核心所在。锂电公司必须要面向消费者,相关于芯片之于手机和电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视程度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月七日,SK创新在CES2020上公布其未来汽车愿景SKInside,SK创新希望传达一种电池和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科技感。


在半导体和手机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的韩国公司似乎更快地感受到了产业格局的变化。


关于我国公司来说,2020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公司将正面和日韩对手对抗。


韩国公司在锂电制造上有其优势,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韩国公司普遍有半导体制造经验,这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制造领域属于降维打击,竞争优势明显。


2.在要规模经济的制造领域,韩国人是出了名的凶狠,在投资产能方面异常凶悍。另外,韩国公司比较擅长控制成本,愿意接受亏损去占领市场。而锂电行业的竞争完全符合这些特征。


3.韩国在人才储备上要领先我国,我国目前的人才储备还较弱,太多公司并不具备和韩国公司直接竞争的能力,能打的选手并不多,这是我们尴尬的地方。


但韩国公司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突围和之前在半导体和面板领域又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1.与以往韩国在芯片和显示器领域的集团军特种相比,这次韩国人自己内部明显出现了裂隙,重要表现为LG与SK的争端。


2.前两次竞争中的领军者三星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属于后进者,并不具备引领韩国军团的实力,而冲的最猛的LG能否引领韩国人完成这次产业进攻还值得怀疑。


对手很强,但并没有那么可怕。


结语


韩国公司在动力锂电池的野心,关于我国市场以及我国的公司都是好事情。


显而易见的是,韩国公司大规模入场将会使动力锂电池的价格下降地更快,车企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降价是竞争的不二利器钜大锂电,和韩国锂电公司的贴身肉搏会使得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平价更快到来。


其次,韩国人为了应对竞争,一定会将他们在芯片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应用到动力锂电池领域上来,这将加速整个动力锂电池电芯生产向更高的标准靠拢,动力锂电池的安全将会得到提升。


最后,动力锂电池下一代技术的实现有望提前。从特斯拉创造性的使用18650钴酸锂消费电池装载首款车型Roadster以来,动力锂电池经历了磷酸铁锂以及三元NCM111到NCM523、NCM622、NCM811以及NCA等技术的演进。率先应用下一代技术已经成为锂电厂商的核心竞争力,韩国人非常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我们有望看到这方面的技术军备竞赛。


假如说特斯拉是放进我国新能源市场中的鲶鱼,那么日韩公司,特别是激进的韩国公司将是放入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的鲶鱼。


在中日韩三国锂电公司的竞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公司将摘取诱人的果实。


和韩国公司比起来,以宁德时代为首的我国公司多数以锂电业务为安身立命之本。在这场斗争中,假如韩国人失败了,还有其他的业务可以退守;而我国人失败了,则退无可退。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我国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高盛科技园,是一家为全球用户在移动电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个性化需求,供应特种锂电系统定制化方案和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