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量的快速攀升,受使用寿命(一般5至8年)影响,2018年被认为是动力电池报废潮元年,有关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从2012到2018年,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9项政策文件,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政策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在保证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与经济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
五大环节把控电池回收利用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先行者,威马汽车日前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业界深度分享了其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及规划。
据威马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程师张健介绍,威马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主要由研发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回收环节、溯源五个板块构成:
1、研发环节主要由PACK、产品数据、电池回收运营部三个部分构成,主要职责范围是遵从设计开发原则,严格执行威马针对电池产品技术参数要求(包括形变等级、报废条件等),试验阶段动力蓄电池包管理,动力电池编码规范、报废电池评估等相关工作;
2、生产环节主要由整车工厂、ME两部分构成,负责动力电池仓储规划、报废移交、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的事宜;
3、销售环节由售前售后构成,主要负责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标准/建设、动力电池维修/更换、经销商动力电池暂存、报废的工作;
4、回收环节由电池回收运营部负责,主要任务是针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管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5、溯源环节由质量中心把控,负责各环节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溯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另外,依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溯源管理平台上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威马汽车第一批次(合计26个)回收服务网点信息申报工作已完成,并纳入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成为全国第一批进行回收服务网点信息申报的整车企业。
回收利用重心聚焦在梯次利用
按照政策鼓励的电池回收利用原则,针对轻度报废电池,电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80%,一般建议梯度利用,通过筛分、拆解、重组后贴上梯次利用标签,可再用于储能系统、路灯、UPS 电源、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而对于重度报废电池,电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以下,一般采用再生利用的方式,通过拆解再生,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回收其中的电极材料,尤其是钴(Co)、镍(Ni)、锂(Li)等贵金属。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动力电池报废处理的方式仍以拆解回收为主。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梯次利用和拆解报废的锂电池(含数码锂电池)共8.3万吨,其中电池拆解占比95%。梯次利用占比较小的原因包括:
1.电池厂商不愿意承担电池安全风险,不希望报废电池再次流入市场;
2.过去动力电池报废量较少,旧电池匹配比较难;3.目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还不成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积累;4.储能市场、再利用市场空间还未大规模释放。
然而,为了充分发挥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威马汽车仍将回收利用的重心集中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上。
据了解,威马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路径为整包和模组:整包一般用于储能系能,模组一般用于储能系统、三轮车、二轮车、低速四轮车。但是,不论是哪种回收利用路径都需要遵守梯次利用技术规范,该套技术规范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分别为基本信息采集、外观检查、性能测试、通讯标定、产品要求。
整包利用中,威马根据目前储能产品的特性,利用梯次电池开发微网光储充放一体系统,结合光伏、电网,将建设威马汽车特色电力储能项目,加快产品商业化推进。
模组应用的过程主要涉及到预处理、Pack拆解规范、Pack拆解流程、实际应用四个方面。废旧电池在拆解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信息采集、安全检查等,在Pack拆解规范上,威马根据WM电池包的设计特性和国家拆解规范,制定适合了不同里程电池包的统用拆解规范及拆解工艺步骤,明确了拆解过程中的人员、装备、场地等的要求。
在梯次利用的基础上,威马汽车还通过回收利用体系和回收利用路径两个层面,构建威马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体系建立、建设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三个方面,实现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科学管理。
此前,威马汽车已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进行深度合作,增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市场化回收利用模式,全面有效地实施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