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末位淘汰 发改委加速资质审批重启

2019-07-08      945 次浏览

电动车生产资质审批自去年5月16日江淮大众项目获批之后,国家发改委就一直没有更新获批名单。


2018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根据最新消息,目前正在走最后的批示流程,该规定一旦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核准的审批也将随即重启。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项目准入的门槛变得更高,需要在所在省份、企业法人、研发能力、规模、资金方面达到严格要求,防止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该管理规定有望于今年内正式出台执行。


生产资质参差不齐


从2016年开始,新能源成为焦点产业,本着扶持一部分有潜力的车企加速发展,拉动后续新能源车企进步的想法,国家发改委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短短15个月的时间就批复了15家车企的生产资质。其中包含了最早获得资质的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等,从传统车企到上游企业再到当时较少的造车新势力。


作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发改委一反常态地冻结了生产资质的审批,引起了车企和行业方面的关注,对此工信部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进入的玩家也是参差不齐。”


细数此前获得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除了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这些我们常见的车企之外,大部分车企并没有产品投放。金康新能源、河南速达这些获得生产资质至今已经一年多的企业仍未有产品上市,也没有在新能源市场中做出任何动作,和国家原定的扶持部分车企带动其他车企加速发展的宗旨截然相反,生产资质的审批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这也是发改委自2017年6月之后暂停了项目批复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样的审批标准,尤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批评最为直接:“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这样的话显然传到了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耳中。


暂停资质审批颇有一刀切的感觉,除了拥有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外,还有产品即将量产的几家电动车创业公司,比如蔚来、拜腾等造车新势力。有数据统计,目前,蔚来、小鹏、拜腾、奇点、威马、车和家等六大造车新势力累计融资已经超过420亿元。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还有近200家企业在排队等待审批,这些车企的资产将达到千亿规模,它们全都希望跨过“资质”这个门槛,这其中不乏有一些脚踏实地的企业。可以说,在此背景下,审批重启应该是大势所趋。


新旧联姻成流行


而为了抢占补贴退出和合资品牌入市前的窗口期,新造车企业已经等不及重启后的排队过批。一边与传统车企合作代工生产,一边收购有资质的“壳”企业,一边自己申请资质,正在成为新造车企业们的首选。


继4月20日拜腾“牵手”中国一汽开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合作首例后,时隔不到一周,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在2018北京车展开幕首日(4月25日)宣布与北汽新能源已展开战略合作的重磅信息。国内许多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大多在寻找传统企业代工和自建工厂两条道路之间徘徊,然而到底哪条道路更适合这些新兴品牌快速发展并没有准确答案。


当前,一方面造车新企业在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争取进入市场的时间;另一方面,各家造车新企业都在推动融资、建设工厂、试制样车,保持生产资质的申请条件。从众车企当前发布的信息留意到,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有自建工厂的规划,但进度不一,有的仍在“纸上谈兵”,但也有大半已进入选好厂址投建,甚至是接近完工的阶段。如威马的自建工厂已经完工,拜腾、爱驰的自建工厂冲压、焊装等车间已经封顶,接下来是设备的入场和调试,正在为2019年的产品生产做准备。


根据7月初出炉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清楚传递了鼓励新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的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政策态度,也为接下来更多的“新旧势力”合作模式的诞生做了背书。大量资本涌入造车的新产业集群,也让传统车企意识到开放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蔚来找江淮代工、电咖找东南代工、小鹏找海马代工,已经成为发改委宣布暂停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后的第一批“新旧势力合作”的代表。


近日,拜腾和一汽的合作加深,一汽旗下的天津一汽又发布公告对外转让一汽华利汽车股权,所以有媒体联想到这可能意味着一汽有意将华利生产资质转让给拜腾。


而最后,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拿不到发改委生产资质就无法进入工信部目录,产品就不能生产、上市销售,对企业的运营和投资人的信心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在去年打掉了部分骗补车企和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后,不少车企都期望发改委重开资质审核,让有意投身新能源市场造车的企业可以顺利获得生产、销售资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