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并有望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大规模应用。高容量、可再生、绿色环保、低成本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的有机电极材料因其结构可设计性、对环境友好和廉价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该类材料仍面临着实际容量不高(<600mAhg-1)和易溶于有机电解液等问题,导致其能量密度较低并且容量衰减比较严重。因此,如何设计合成具有超高容量的有机正极材料并解决其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期,南开大学的陈军院士团队设计合成并研究了一种具有超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环己六酮。通过分子设计可知(图1a-c),在众多有机羰基正极材料中,只由羰基构成的环酮材料由于不存在任何非电化学活性的结构单元,因而体现目前的最高理论比容量(957mAhg-1)。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脱水反应合成了环己六酮(图1d)。通过红外和拉曼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环己六酮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羰基和烯醇基团的相互转化。而且进一步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环己六酮脱嵌锂的反应过程(图2)。接着研究了环己六酮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己六酮的放电比容量可达902mAhg-1,平均放电平台在1.7V左右。此外,由于环己六酮在高极性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较低,使得其在离子液体基的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该工作为高容量有机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电池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