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
哗一声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瞩目
“5万公里”,啥概念?
“领跑全球”,是真是假?
一旦商业化,
它真能成为能源新宠?
成为未来汽车“永动机”?
OR
可燃冰来了,锂电池就熄火了?
现有能源结构将天翻地覆?
本期《锂说话吧》专栏,
带您一起揭开可燃冰真面目,
聆听关于可燃冰的八方观点……
冰与火的故事
+可燃冰革命+
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高效清洁,且能量密度极高,储量丰富。西方学者称我乃“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具广阔开发前景,可燃冰是短期内或可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减少排放的多重巨大压力,又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应成为我国打造“中国能源变革”新引擎和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然而,其商业开采初期还不能全面实现,对能源及地质结构验证还不足,只能是之一,绝不可能成为唯一,未来的能源是各种能源的组合。
---云南汽车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杜安
跟核电池装汽车上开100年一样的可笑!还扯犊子可燃冰秒杀锂电池?谁再造谣拖出去午门……要不给他喝瓶百草枯!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就是没,不然是对下一代的犯罪。用常规技术取出了可燃冰并不是重大的革新。谁都不敢用这种常规技术和生产方式来开采可燃冰。严格地说不仅是要有特殊开采技术,更难的是特殊的生态保护技术。因为它会造成地球环境污染,比原子弹爆炸还可怕!新疆克拉玛依可燃冰多的是,为什么有专家不敢去研究了?你记住,地球和人体一样的,也是有生命的!
---栋能新能源曹刚
不得不肯定可燃冰的开采成功,它确实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但,目前只解决小规模开采,大规模开采及采后存、运、销、用都还未能有效解决。同时,可燃冰由于其保存特殊性,也不可能替代锂电池用在便携式设备里面。再者,可燃冰对环境也不是完全友好。
即使2030年能商业化成功,也不用担心会完全取代其他能源方式。就像电池升级换代,也不可能做到一种电池能够完全占领市场,存在即合理,是不变的真理。因此,可燃冰在部分领域可能会取代现有能源供给方式,但不可能完全取代。
针对研究了一则新闻,原来可燃冰开采出来的还是气体,并非报道所言冰块一样物质,所以这开采成功对现有能源结构没有太大影响,更不会影响汽车动力构成,也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方向,只会延续人类能源使用年限。
---惠州超聚电池袁卉军
任何一个技术到成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可燃冰。从当年国家西气东输,实现天然气入户,但对汽车并没很大影响。说锂电池熄火太不负责了,当前,汽车方面只有在西北的部分汽车,尤其是出租车采用烧气方式,确实降低了成本,因那里气太便宜。在国内大部分地方并没推广。结合中国当前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还非常高,如果可燃冰很快可大量采集,北方供暖可率先适用。锂电池5年内仍然会很大发展,10年后就不好说了。
--哈工大匿名
1、可燃冰使用安全性边界条件。汽车,作为运输人和货的载具,使用安全性必须是第一考量因素。可燃冰虽然释放能量远高于目前石化燃料,但如何安全存储和利用目前还相当困难。
2、可燃冰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未来使用可燃冰的动力系统,很显然与现有内燃动力结构有较大差别,新材料技术突破方向是什么,新材料在高能释放过程中耐久性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动力总成使用可靠性。
3、可燃冰动力的商业化成本。可燃冰动力总成的量产价格、车载可燃冰低温保压储具的成本以及后续的可燃冰加气站的建设投资,也需精确计算。
4、类似于可燃冰这样的新型能源,其实有很多种。记得当年接待何光远部长时,老人家对甲醇汽车应用商业前景也有过非常精辟论断,现在再回头看看,也好像只有吉利李书福还没完全放弃。至于LNG、CNG好像也逐渐开始淡出视野。现在大家热情都在三元锂电池!
---上汽跃进吕晓松
锂电池是二次储能技术,所以不必担心新技术的出现。锂电池更该关注的是定位好自身细分市场,未来20年都是一个增长趋势。
-----善营科技关敬党
可燃冰是一个新的能源概念。但从石油开采史看,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应用,之前10-15年时间,因此这期间是新能源发展核心时间段,如果期间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占领一定规模市场,老百姓接受了新能源和电动车,那这市场就不会被取代。
同时,国家也不希望一种能源独大,所以各有各的市场,核心是需要锂电人把产品扎实做好。所以,新的能源结构会对锂电行业有影响,但更多需要我们努力做精产品,锂电池有机遇期,关键靠我们把握。
说到做好锂电池,不得不提日韩,技术上真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尤其电化学体系方面,想做出锂电池不难,想做好电化学体系很难,他需要一个长期不间断的积累和扎实研发,中企与日韩差距最大的是对负极和粘结剂的理解--国内做电池重视正极开发,可是对负极和粘结剂的应用和开发非常落后,这部分国内做得稍好点的只有比亚迪,所以更需要锂电人协同努力追上。
---万向一二三先期制造专家杨标
可燃冰无论储存量再大,也不会改变锂电池发展势头。它只是一种能源,且还是非环境友好型能源。锂电池作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使用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环境友好型。
锂电池发展,基于人类对改善环境的要求和希望,基于政府部门对改善全球自然环境的硬性承诺。所以,锂电池不会因可燃冰出现而改变发展速度。但,可燃冰商业化,会替代传统能源类型。
---匿名tim5566334
首先,短期内商业化不可能,就像石墨烯一样炒作了那么多年,只是噱头和炒作,真正广泛应用还没有。其次,锂电池各方面逐渐成熟,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代替品的,以后的锂电池应用范围还会更广。再说,目前只是国家层面有这个资源,并没说哪家在实验或应用,真正用到市场道路可谓漫长。
---刘升华
媒体报道有些是误导性信息,扯远了!看完报道我马上想到当年……也是这个行业、也是这个部门虚报瞒报谎报,忽悠欺骗宝宝……说河北曹妃甸地区发现了10亿吨特大油气田,让国家投巨资建设了一个曹妃甸鬼城!
---化名:玉出昆仑
可燃冰不稳定,常温常压下会气化成甲烷,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也就是现在油改气的水平,但如果开采成本足够低的话可成为新能源汽车一个相对现实的选择,锂电池还是太贵了。
---常州普格纳吴雪峰
十几年前就看过相关报道,神的很!难道可燃冰是核能的一种?燃烧值多少?汽油几百倍以上吗?请弄清楚之类问题再讨论吧!
可燃冰是个非常好的资源,已开发研究多年,对锂电池肯定带来影响。不过,最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是目前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可燃冰仍然有污染。但可燃冰与锂电并不冲突。
---惠州金能电池黎世坚
1、可燃冰开采技术尚不成熟,还未实现大规模开采,实现商业化包括开发以可燃冰为驱动动力的发动机,还有很长段路,所以短期内锂电池还有一定发展空间;2、可燃冰大规模开采只是时间问题,一些前瞻企业应该已在研发新发动机技术,一旦技术成熟,取代锂电池将成必然,固现今锂电材料企业会出现观望,中小企业不敢再盲目立项,大企业会抓住时机收购现有小企业,赚取锂电池淘汰前的最后一桶金。
--东莞利腾达邱龙
新能源汽车发展承载着我国缓解石油供给短缺、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及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的一个关键阶段。但锂电池终究不过是时代的替代产品,不是终端。
现在的天然气汽车简称LNG汽车,CCTV用词其实是偷换概念。可燃冰概念股已在酝酿,还记得巴铁概念股、雄安概念股吗?套死多少资金和股民?都是CCTV带头吹起来的。
听说过压缩空气动力车,水变汽油?
量多也要控制开发,再多也是有限的,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资源。
可燃冰必须密封在压缩罐里才能不融化,车子成天背着一个高压压缩罐,岂不是相当于背着一个炸弹,当然是把可燃冰用来发电然后给汽车充电是最优方案。即便汽车不用锂电池,大量移动终端,机器人用可燃冰行么?
这里面实施的大概方法都有公开论文发表的,当然具体到怎么详细做的肯定不会讲的,国内外做前沿研究都是这样的套路(专利就是这么来的)。
实验阶段,就放空炮!开采不收集那叫开采么。有石油开采能力的国家都能在海底打个洞。打个洞都跑光了叫开采?
能力改变结构:1.技术能力改变能源结构;2.开发能力改变南海势力结构。
可燃冰无法取代锂电池,天然气发动机早就有了但不安全,动力差。很少使用。可燃冰伴生大量硫化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气体和二氧化碳,可以极速加剧地球温室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发达国家犹豫不决甚至转向页岩油开发,也许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是灾难性的,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乐观。
宇宙最大的骗局!这么大的牛皮吹出去了,那油价啥时能降啊?现在希望都寄托在《新闻联播》能讲一次两次真话上……
央视公式的错误就在于忽略了200:1的压缩比,所以会造成两百倍的夸张。就目前而言,可燃冰的出现暂还不能对新能源汽车带来较大影响,如果说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央视的权威再次受到挑战了。
可燃冰开采存在一种最糟糕的可能性:导致严重温室效应,破坏全球生态平衡,造成大灭绝。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因噎废食。人类的命运系于此,因此只有前进,才是唯一的生路。只是需要强调,对开采过程中的风险要有清醒的估计,发展相应的技术。
人类困在地球上是等死,开采可燃冰是找死。我们是在借用子孙的未来,但却没为子孙未雨绸缪。(地球:感觉肾被掏空了。)
100升可燃冰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这就相当于说恐怖分子放个臭P能熏10平米,打个火还能10平米内屁气爆炸似的。央视小编这科学素养堪忧啊!牛鬼蛇神纷纷登台,吹牛逼、假大空、大跃进、亩产2000斤,都是这一套。
开采难度高,一旦井喷,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其次,开采成本高昂,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所以,是否会带来突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喜忧参半,可燃冰是一把双刃剑。可燃冰虽潜力巨大,一旦开采技术成熟,势必对传统能源的冲击不小,那么接着要面临的思考是,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在能源结构变革中找到生存之道?可燃冰大量在南海,南海争端问题将更加严重!并且,这玩意开采不当释放巨大甲烷造成全球温室效应,一定一定不能开放市场,须由国家开采,势必也是垄断行业。
发展当然要付出代价!国家发展越来越势不可挡。我们是在一定意义上领跑了,但前路漫漫。别五十步笑百步,夹着尾巴做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燃冰开采赌的是化石能源究竟还有多少年的好日子,或者说目前正在逐渐兴起的新能源技术需要多久能够真正威胁化石能源的市场地位。如此说来,中国依靠国力去赌一赌,是值得的。西方大公司不去赌,和其有没有这个资本去赌也有关系,归结到我国不顾潜在生态危害去开发技术有点过分了。总之,技术进步是需要肯定的。
试采成功?这与国际上公认的试采成功的技术和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所看到的宣传资料中没任何技术上的突破,更别说什么秒杀锂电池,让人笑话。
能源系统又多了一个高效的备选方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炒概念谁都会,几时商业化?能否商业化?这才是重点!
天然气本来是压缩后才能使用。天然气里有多少甲烷?可燃冰里有多少甲烷?不管你压缩不压缩,里面可燃的成分是可相互比较数量关系的。而且汽车不是直接燃烧可燃冰,只不过是一个开采对象,必须转换成其他形态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