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断推动着相关领域的突破创新。2月20日,工信部发文总结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再生利用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湖北格林美、湖南邦普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再生处理能力。
废旧动力蓄电池含有丰富的锂、镍、钴等有价金属资源,开展再生利用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培养的一批回收企业已经成长为能够引领行业的佼佼者:
湖北格林美公司建成废旧动力蓄电池智能化无损拆解线,开发了“液相合成和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球状钴粉可直接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湖南邦普公司研发了动力蓄电池模组和单体自动化拆解装备,开发的“定向循环和逆向产品定位”工艺可生产镍钴锰酸锂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钴。
浙江华友钴业公司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生产线,具备电池包(组)拆解处理、单体破碎分级、湿法提纯等处理工艺。
广东光华公司已建成再生利用生产线,并开发了“多级串联协同络合萃取提纯”、“双极膜电渗析”等技术,采用环境友好的处理工艺实现多种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
北京赛德美公司开发了电解液和隔膜拆解回收工艺,可将废旧电池的壳体、电解液、隔膜、正极废粉、负极废粉等材料拆解出来,再通过材料修复工艺得到正负极材料。
江西豪鹏公司投产了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具备完善的废旧电池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流程,利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对废旧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
在再生利用之外,梯次利用也是当前政企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推动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及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备电、储能等领域开展梯次利用试验,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国家电网在北京大兴建设了100kWh梯次利用锰酸锂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在张北建设了1MWh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示范,有效验证储能领域梯次利用可行性。同时,组建了退役电池分选评估技术平台,制定电池配组技术规范,研制了高效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
北京匠芯研发了梯次利用光储能系统,并正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动力蓄电池包(组)评估系统。北京普莱德与北汽等合作实施了储能电站项目、集装箱式储能项目等,累计梯次利用量约75MWh。
中国铁塔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约12万个基站开展梯次利用电池备电应用,使用梯次利用电池约1.5GWh,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充分验证了梯次利用安全性和技术经济性可行性。同时,中国铁塔公司牵头行业突破了电池成组、容量综合评估等一批梯次利用关键技术。
深圳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利用退役动力蓄电池,生产用于备电领域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无锡格林美与顺丰公司探索将梯次利用电池用于城市物流车辆,中天鸿锂等通过“以租代售”模式推动梯次利用电池在环卫、观光等车辆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34家梯次利用企业的动力蓄电池编码申请备案,实现对梯次利用企业的溯源信息监管。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相关标准研制,余能检测等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中国铁塔公司正牵头研制通信领域梯次利用相关行业标准。
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已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湿法冶金镍、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率可达98%;而梯次利用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广阔。不论二者如何发展,最终的目的都归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但“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技术和装备还有待升级,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处理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再生利用面临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梯次利用“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估等关键技术瓶颈还有待突破”等问题依旧等待我们去攻克。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充分利用现有报废汽车、电子电器拆解以及有色冶金等产业基础,统筹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进一步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