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离子电池标准化体系

2019-03-15      1535 次浏览

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从最初的日本企业独霸天下,逐步发展成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更是一跃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大国,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国外相关标准法规也逐渐得以完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标准体系的缺失及落后问题。


国内外标准化的情况


我国从事锂离子电池标准研究的机构,主要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等,标准对象覆盖电池材料、电芯和电池组应用系统。从标准的应用领域划分,产品主要覆盖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目前涉及锂离子电池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标准有63项,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标准20项,涉及不同产品类型的安全标准10项。


国际上涉及锂离子电池相关标准的机构,主要有国际电工委员会(IC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委员会等。初步统计,国际标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比较大的国外标准,共计约55个,从转化情况来看,22个国际标准(ICE,ISO)标准等中我国已经转化的标准14项,以自主或参照制定的2项,已转化的1项,其余5项因缺乏必要性未进行转化。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我国在标准化体系方面主要涉及单体和模组,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进行了规定,在车载能源系统领域相关标准有QC/T743已被引用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试验的测试依据;在车载能源系统领域,国际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有所差异,国际电工委员会ICE从电池单体角度进行了电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从电池系统的角度进行了电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我国在2015年5月颁布的动力电池新国标GB/T31484、GT/T31485、GT/T31486,侧重于电池单体和模组层级的检验规范。作为QC/T743的完善升级,GB/T31467.1,2,3-2015,(基于ISO12405-1,2,3:2011标准转化),则毫无疑问是侧重于电池,包括电池系统的检验规范。通过这6项新国标的发布,标准的相互衔接和组合覆盖了不同的零部件等级。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及优胜略汰。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