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连环起火 安全事故不是电池原罪

2019-02-16      767 次浏览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经发生了十几起电动汽车着火事故,涉及乘用车、客车等领域。频繁发生的着火事故将电动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给人留下电动汽车并不安全的印象。而事故背后的元凶,大多指向了动力电池,一时间关于电池安全的讨论引得广泛关注。


燃油车也自燃,着火不是电池原罪


事实上,夏季本就是汽车自燃高发期,这一难题不限于电动汽车,有关燃油车自燃等事故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只是电动汽车是新兴事物而更受关注罢了,电动汽车着火倒不见得全是电池的“原罪”。


比如今年以来,韩国已发生了30起宝马自燃事件,尤其是入夏以来,相关起火事故更为频繁,仅7月以来发生的起自燃就达十余起。仅在韩国,宝马因“发动机自燃”事件已召回了10万辆车,此外,自去年开始,宝马在欧美等地召回的车超过了百万辆,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发动机存在起火隐患。


当发生着火事件时,电动汽车要比燃油汽车更安全。首先是两者起爆时间是有一定差距的,燃油车会瞬间爆炸,而电动汽车有个反应过程,从起火到爆炸有一定时间,可以预留给车主一定的逃生时间,比如特斯拉是8分钟,威马汽车是10分钟。


此外,电动汽车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电池开始发生化学反应时,就将危险提前告警给车主,车主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远离即将启燃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着火的原因追溯


说回电动汽车着火事故,一般分为充电时燃烧、电池行驶或放置时燃烧、碰撞燃烧或者涉水燃烧等几种场景,其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电池安全问题可以归结为热失控,也就是说在超过某个特定临界点后,温度就不可控地直线上升直至最后燃烧爆炸。过充、过热、短路、碰撞等因素都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关键因素。


除了碰撞引发的着火外,如果是自然状态下起火,应该是电池本身或者整个系统的问题,因为在强烈撞击下燃油车也有爆炸的可能性。就电池本身,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电池质量问题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近期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还是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车辆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恶化、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以及部分产品在设计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因素造成的。


业内确实存在在整车厂降成本,电池厂商为保持利润,进行偷工减料,在没有充分验证情况下就批量供货的情况。


电池化学特性


电池内阻也会生热。在达到一定温度时,正极上的氧化剂会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而电解液是用有机溶剂配制而成,其易燃的程度不亚于汽油。大量的化学反应热会造成热失控,产生大量气体,进而导致气压升高,电池破裂,继而出现车辆燃烧、爆炸情况。


电池会在低温、快充、微过充等情况下引发电池析锂。导致锂枝晶不断生长直至刺穿电池隔膜造成短路,从而引发正负极接触,热量迅速集聚,导致电池包着火。


电池生产工艺


电池材料、隔膜、粘结剂、结构、封口、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控制等影响因素,都会造车起火事故发生。


比如电芯内材料纯度不够,杂质过多。在制造生产过程中,杂质如混入电芯中,在充电过程中,杂质可能会穿破隔膜,从而使得电池出现局部短路,引起自燃。


为电池安全护航,企业有招


除了追求能量密度,电池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可从材料选取、制造工艺、生产控制、电池安全管理等方面全面保障电池安全。


遨优动力向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表示,遨优电池产品推出了双重保护模块,该技术已取得了发明专利。双重保护模块利用双重封装的原理提高了软包电芯的机械强度,保护了电芯不受水分渗透,在模块上设计了安全阈值起到了安全泄压的作用,并可以在模块内部填充阻燃剂等起到阻燃的效果,从设计、结构、材料等多方面提高了产品安全可靠性。


同时,遨优在控股股东之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自动化的产线及检测设备,实现了产品制造在线监测,加强了粉尘监控、极片毛刺等关键控制手段,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检测标准,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闭环管理,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另外,遨优致力于软包电池的研发与制造,软包电芯具有较低的安全泄压能力,当发生膨胀等安全问题时泄压打开,更具有安全优势。


欧阳明高也曾提出现有动力电池提升安全性的措施,如高镍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释氧,可以通过界面修饰延缓正极释氧,提高电极热稳定性;对于电解液燃烧问题,则可以使用固态电解液代替有机电解液,从而彻底解决电解液燃烧的本征安全问题。


车企方面,为了减少电池短路的风险,爱驰汽车自主研发了“三明治”结构电池包,优化了内部结构,提升了电池安全指数;特斯拉的电池包上方,有一层阻燃的铝板,可以发生电池燃烧的意外是给车内人员赢得关键的几分钟逃生时间。


丰田曾经做过总结,电池事故无外乎过充、外短路、碰撞、内短路等几种,并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应对措施,为应对过充,可以在系统层面,采用双检测系统,对电芯、模组电压进行检测;应对外短路,可以在系统层面,关断系统、主回路保险丝;在电芯层面,达到一定温度时,能自动切断电流,通过材料、结构、电极来实现;碰撞防护方面,通过车身、电池包结构强度来实现;应对电芯内短路,系统层面是毫无应对方案的,电芯层面,可以通过材料、隔膜等防内短路措施。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