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向产业成长期过渡

2019-02-14      678 次浏览

2018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万辆,约占中国新车销售比例的4.4%,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累计销售突破550万辆,中国占比超过53%。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日前在2019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走过了十年历程,为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府的积极作为、科技的支撑引领、巨大的市场规模、创新的商业模式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处于一个市场导入期到产业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恰好“与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两者相叠加”。


在此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明显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增长,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孕育了发展新动能,还有效带动了全球传统汽车企业加速转型。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财政补贴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挑战,必须积极应对。


万钢表示,为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的大趋势,引领产业的变革、支撑产业的升级,我国要在多个方面同步发力,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鼓励探索相结合,建立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引领支撑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能源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据介绍,在2011年我国启动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时,我国确定了三种形式,即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万钢指出,作为国家的科技专项,电动汽车发展聚焦在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科技研发一定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了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高效率驱动电机、能量回馈以及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作为研发的主要内容。此外,我国要把安全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关键的指标。同时,还要注重整车轻量化设计、材料工艺,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智能化节能驾驶控制模式。


在研发中,持续提升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协调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要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着力研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相关部门要充实、拓展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检测能力的建设。


对于创新发展,陈清泰指出,良好的机动功能只是电动汽车的1.0版本,要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但要把电动汽车升级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网联化产品,对于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并不是把各种硬件和软件堆砌到车体上就可以做到的。


他表示,我国年轻一代对信息化有很强烈的偏好和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电子信息和互联网企业有较强的意愿通过创新来满足这些需求,两者结合有可能形成我国车联网和智能化的特色和强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新的机会而勇敢的闯了进来。


这成了我国有别于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他们的进入给汽车变革注入了新的基因,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在跨界技术和造车新势力参与下重新定义未来的汽车,可以确保电动化的汽车把稳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很好地实现与未来的对接。


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在引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能源供给侧来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的装机量快速增长。根据最新能源报告,特别是近五年来,能效的提高和排放的大幅度下降,为汽车的电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万钢指出,我国应该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开放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近20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运营、市场推广方面,积极参与和牵头实施了一批多边和双边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立一些多边合作的平台。产业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融入世界,电动汽车的产品和零部件走进了数十个国家,而在中国,可以看到各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和产品活跃在市场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发挥率先引领的作用。


苗圩表示,过去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强化部门协同,激发市场活力;布局智能网联,推进跨界融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狠抓质量安全,保障平稳发展。组织专家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问题产生原因,启动事故调查机制,并加快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组织行业制定发布电动汽车安全指南,坚决遏制事故上升势头;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配套环境日益完善。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汽车革命


电动汽车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引领性产品。它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讯、共享出行链接在一起的节点,从而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消费革命,较大程度上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痛点和难点问题,重塑未来的愿景。为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信心满满地评价到,“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汽车革命”。


“2019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陈清泰进一步指出,当前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要评估这次汽车革命影响的深刻程度,就要跳出电动汽车的局限,放眼未来的能源、交通和城市;要充分获得汽车革命造福社会的效能,就要将未来的汽车、能源、交通、城市看作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来部署、规划和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石油消费连年增长,而自产原油连年下降。根据中石油研究院报告预警:“2018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突破70%,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陈清泰指出,现在我国每千人保有汽车大约160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在一个增长期,如果仅仅依赖石油,能源安全将成为重大问题。圆中国14亿人个人出行机动化之梦,现实的选择就是电动化。


电动汽车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使电动化与新能源对接,并把电动化的全产业链放在绿色化的基础之上。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走向零排放公路交通。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


对此,陈清泰认为,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标准法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一个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牛鼻子。


会上,苗圩强调指出,下一步工信部的主要工作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发展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着力推动解决充电桩进小区难、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适时建立产能信息发布机制,统筹锂、钴资源开发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二是增强发展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巩固动力电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良性发展态势,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财税政策,加大对使用环节的支持力度,制定发布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完善“双积分”制度,提高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四是扩大开放合作,培育国际领军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海外布局。


陈清泰表示,我国几乎比任何国家对这轮汽车革命都有更加热切的期待。此次汽车颠覆性变革的底层是可再生能源,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这几个方面恰恰都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状况较好的新兴领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果把握得好我国将有可能成为赢家。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