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亿美元!现代汽车集团加码押注氢燃料电池

2019-02-18      586 次浏览

12日,现代汽车集团(含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宣布其长期路线图“燃料电池电动车2030展望”(FCEVVision2030)计划。现代汽车集团重申了其氢燃料电池汽车战略,并进一步加大投资。


据该计划,到2030年,现代汽车集团将与其供应商投入7.6万亿韩元(折约67亿美元),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能的扩张。


据该路线图,现代汽车集团在燃料电池系统上设置了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的年产量达到4万个单元,目前年产量为3万个单元;到2030年,年产量将提升至70万个单元。


现代汽车集团还计划扩大燃料电池系统的应用场景,为汽车、无人机、船舶、铁道机车车辆和叉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制造商提供相应的燃料电池系统,交通领域之外,现代汽车集团还将探索发电和存储系统等领域燃料电池应用前景。


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量将达到50万辆(含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年需求将为约200万辆。


现代汽车集团的氢能源战略


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燃料电池电动车路线路,是其一直以来的氢能源战略的延续。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汽油车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现代汽车集团押宝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目前新能源车中主流的电动车相比,氢燃料汽车规模和商业化程度都处于绝对劣势。


现代汽车集团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始于1998年,是最早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的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现代在2000年11月首次推出了圣达菲氢燃料电池车;2006年独立研发成功途胜氢燃料电池车;到了2013年2月,现代汽车集团第三代氢燃料电池车ix35首次实现量产,时间上还要早于丰田Mirai的上市时间。


今年年初,现代汽车集团又推出最新一代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相比ix35,NEXO的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升级,功率更为强劲,续航历程也更远,韩国标准下续航里程609公里。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上,现代汽车集团、日本的丰田、本田是对氢能源汽车前景最持乐观态度的汽车厂商,态度也最为积极,三家公司均推出了各自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时下主流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可以高达700公里以上,而目前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仅为500公里。另外,加氢仅需几分钟,电动车充电即使是快充至少也需要半个小时。


基于氢燃料电池的种种优势,各国也在发布各自的氢能源战略。其中动作最大的是日本,日本将氢视为下一代能源,计划构建氢社会,其中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是关键一环。韩国在2018年重新调整了氢能源战略规划,加快了进程,修订了2022年的目标,届时,韩国将实现氢燃料乘用车15000台、公交5000辆、相关加氢站建设310个。


现代汽车集团这次发布燃料电池路线图,也意味着现代汽车集团扩张了氢能源战略的内涵,从服务于汽车这一个应用场景,扩张为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服务于未来氢社会的各个领域。


氢能源汽车商业化仍存难题


业内公认,氢能源将是未来一种可靠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车也将是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在现实的市场拓展上,氢能源汽车的商业化程度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远不如同属新能源车的电动车。


2017年,纯电动汽车乘用车全球销量122.3万辆,而氢燃料汽车截至2017年底,累计仅售出6475辆。


其中问题的根源,其一,相比电动车的充电站,氢能源车所需的加氢站发展严重不足,并陷入到一个僵局,因为没有足够的氢能源车,所以加氢站难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加氢站,又限制了氢能源车的发展。


其二,电动车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政策补贴支持下,电动车展现出了相对燃油车的竞争力。相比之下,氢能源车规模太小,以及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导致氢能源车的价格居高补下。


现代汽车集团的ix35,上市时售价高达14.4万美元。不过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正在加速下降,现代汽车集团今年新推的NEXO,售价已经降到了6万美元,但仍受到加氢站不足的困扰。


业内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至少还需要5-10年,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够实现推广应用,2030年之后才会大规模推广应用。


考虑到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丰田、本田在氢燃料电池车之外,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产品;相比之下,现代汽车动作稍慢,但也随之推出相应的电动汽车产品。


现代汽车正在新能源汽车上两边下注,在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维持自身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再转手在电动汽车上加大追赶力度。


去年年底,现代汽车集团就宣布,到2025年,将把旗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从2款增加至14款。另外,到2025年,现代汽车计划将环保汽车数量增至38款的目标。而环保型汽车包括全电动汽车、汽油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一般评论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在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两边下注是一个明智举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