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光伏电价补贴政策究竟如何?

2018-12-11      1480 次浏览

又到了12月,又赶上了北京天气历史同期的极值,又是光伏人翘首以盼明年政策动向的日子。这不,有人随意就捏造了一张疑似明年光伏电价政策的照片,搞得微信群中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首先声明一点,该文件的照片是假的,里面的内容也完全失实。

话说回来,一张莫名的照片就搞得大家很激动,说明我们对明年的政策真的很期待。事实上,政策制定者也在密集地研究明年光伏政策到底怎么走,作为光伏从业者同政策者沟通的重要桥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一直在与管理层密切沟通,积极反映我们的建议和诉求。

光伏政策很难定,因为有太多的制约因素。我们先看几个现状:

现状一:光伏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导致补贴资金缺口明显。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累计达到1127亿元,其中光伏发电补贴缺口约455亿元。这个数值在2018年底将会达到多少呢?已纳入目录的约50GW,2018年这部分缺口累计将达到700亿元,未纳入目录的(包含2018年并网)约120GW,补贴缺口将达到多少?(请自己脑补吧)

现状二: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还做不到发电侧平价上网。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底,除户用光伏外的光伏发电成本才能降到同火电同价。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成本下降速度的情况下,如果维持绝大部分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暂时还不能完全不给补贴,完全实现去补贴化至少还需要至少2年。当然,如果把非技术成本砍掉一半,这个时间会缩短。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情况。2014-2016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2.05GW、1.39GW、4.34GW,而到了2017年,分布式新增装机达到了19GW(含部分扶贫),2018年前三季度约为17.14GW(含扶贫)。不考虑光伏扶贫项目要求变化及补贴政策,在成本大幅下降、国补和地补政策效应叠加的背景下,分布式项目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规模增长速度惊人。即便531新政后,2018年7-10月仍然有一定规模的自发自用无补贴的项目并网,相信也有一定规模的这类项目在观望新的补贴政策。

现状三:回顾过去几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历程,足够的市场规模让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制造成本和光伏系统投资成本的大幅下降成为可能。仅以过去三年为例,我国光伏发电每瓦投资成本下降了20%以上。不难理解,企业只有维持足够的产能利用率,足够的出货量,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才能维持研发和技改支出。如果只寄希望于海外市场规模,显然是不足的,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过去三年国内市场规模的作用,才使得成本加速下降。那么,维持多少国内市场规模,才能使制造业保持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假设2019年海外市场规模是60-70GW,很多企业家、专家认为国内市场需要维持40-50GW的规模。(组件端2015-2017年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5%,68.7%,71.2%,对这一观点感兴趣的可以去深度思考一下)

现状四:过去三年,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光伏制造业各个产业环节的产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新的电价政策和市场规模政策若达到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就需要考虑最终政策效果会不会催生新的一轮扩产潮。这里再次鄙视单纯的诟病光伏“产能过剩”的错误言论。理由是:光伏制造业投资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即新投产的产能、新改造的产线设备,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企业并不“傻”,企业近几年的扩产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而且“供大于求”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够促进落后产能淘汰,激发企业做技术研发和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更何况一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是增长的,企业扩产高效的产能,一定程度上也是必然的。当然,新政毕竟也不能让企业过分的乐观、盲目的乐观。

此外,还有消纳、并网、土地税费、地方对政策执行情况等很多问题现状,在新政制定时需要考虑,行业讨论已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合考虑上文提及的几个因素,在补贴退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要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避免资金不足的“窟窿”失控,非常考验我们的智慧,也需要大家的共识,毕竟有“舍”才有“得”。

那么二选一问题来了:是希望较大幅度的补贴下降,收获相对可观的市场规模,还是希望稳健的补贴强度,相应收紧市场规模?如果由你来决策政策制定,该怎么抉择?

为方便大家思考,我们设定一个假设情况:如果把年新增光伏补贴强度控制在50-70亿元;整体考虑扶贫项目、领跑者、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等不同项目类型的综合度电补贴强度范围为0.1-0.15元/度;不考虑资源分布,仅按照1100小时平均等效发电小时,粗略测算2019年对应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是63-30GW。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