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不合格品管理

2018-05-04      3280 次浏览

  【摘要】不合格品管理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锂电池企业不合格品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格品的管理从机构设立、制度完善

  【关键词】制造业;不合格品;质量管理;纠正措施

  0引言

  造成质量波动的原因有6个:人、机、料、法、环、测,即5M1E。锂电池制造行业由于受到5M1E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在原材料采购、电池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环节产生不合格品。不合格是指“不符合有关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及其他特性的要求[1],此为广义的定义,狭义的不合格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加强不合格品管理,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保证产品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产品质量作为新能源的锂电池行业生存的保证,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高度关注产品质量,关注质量管理与控制。不合格品管理与控制作为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各项工作实施开展的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锂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产品,具有重量轻、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允许的工作范围宽、低温特性好、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势,但同时又具有制造过程繁杂,生产环境及存放条件要求高,半成品不易存储等缺点。这就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处理不当,将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结合锂电池生产管理特点,分析此类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从机构设立、制度完善、管理精细等方面提出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建议,希望对企业的不合格品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锂电池企业不合格品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ISO9001:2008中第8.3条的规定: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2]。

  由于对体系标准中不合格品控制要求的了解不够深刻,导致部分锂电池企业不合格品的管理出现漏洞,无法全面正确地实施不合格品的管理,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1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严谨

  部分锂电池企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记录、审理和处置,但对不合格品报告单的填写却不够重视,经常出现不合格现象描述不详、原因分析不到位、纠正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导致纠正措施无效,相类似不合格现象连续发生。

  1.2对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无总体把控

  部分锂电池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个体较为重视,一经发现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且措施有效,但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合格现象未做总体分析,导致无法根据总体分析找出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无法实现由事后检验转向预防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

  1.3不合格审理系统的管理不完善

  不合格品的审理结果有:报废、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降级使用和退回供方等,部分锂电池企业只注重对不合格品的审理,却忽视了对不合格品审理系统的管理,对审理人员的培训、日常监督和检查不到位,导致部分不合格品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相关审理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出现诸如:审理意见无法执行、误判审理权限、未审理不合格品随意转工等问题。

  只有加强不合格品管理,才能保证不合格品的控制满足体系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锂电池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严格不合格品控制,这样才能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锂电池企业不合格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完善机构,形成制度,使不合格品处理有法可依

  每生产一个产品,都需要经过设计、工艺、加工和检验等诸多步骤,受到5M1E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合格品,为及时发现和控制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避免出现推诿、逃避责任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处理不合格品,就必须建立不合格品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企业应设立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由设计、工艺、生产、质量等部门的代表组成并设办事机构,企业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委员会主任。不断完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使得不合格品处理有法可依。以不合格品审理机构为平台,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规范、系统的管理为基础,保证不合格品管理有序进行。

  2.2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所谓的不合格品,就是未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产品。不合格品通常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1)检验员根据工艺文件、图纸的标准,对产品进行判定;(2)顾客根据使用要求,对交付后的产品进行判定;(3)国家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对产品进行判定。可见,不合格品的外延极大,如果对不合格品不加判断地全部进行剔除,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每件不合格品都耗费了原材料、人力和能源。这就要求不合格品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报废和退回供方几种情况,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合格品种类和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定,能返工的进行返工,对于能满足预期要求的,让步接收或降级使用,尽量减少报废品,这样才能将成本降至最低。当然,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要把握好尺度,对不满足要求的产品,要严肃处理,否则放宽了对生产者的要求,就会造成更多的不合格品,降低产品质量;对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必须报废,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2-3]。

  2.3提高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素质,完善考核制度

  随着企业产品型号的不断增多,材料和工艺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不合格品审理人员具有更过硬的素质,不但要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定位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熟知相关设计、工艺及加工方面的知识,更要具备现代质量管理技术方法。要定期对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设计、工艺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增加交流的机会,才能不断提高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在审理环节上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2.4分析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有效利用

  数据是决策的依据,也是持续改进的依据,只有建立一种机制,定期收集和统计数据,并仔细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来实施改进,才能提高产品质量。要想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预防,就需要在现有不合格品的基础上,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即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原材料、工艺和指导方法,生产环境。

  从笔者对2013年本公司不合格品产生原因的统计数据看,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占到60%,设备因素占20%,其他占20%,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对不合格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汇总并深入分析,才能为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和潜在原因提供依据,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从根本上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3总结

  不合格品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从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形成以预防为主的管理体系,才能不违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仅靠事后检验,只能减少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并不能从源头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只有了解产品设计生产的整个过程,将事后检验转向事前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品,提高产品总体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唐启光,孙加峰.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与产品不合格法律辨析[J].政治与法律,2001,01.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