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18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举行。大会上,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专家JacobTeter介绍了国际能源署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以及其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18》报告。
国际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不仅囊括了能源安全、经济发展,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板块,例如风能、太阳能、车载电池等。国际能源署强调的不只是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同时还有环保。
2009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共同发起电动汽车倡议(EVI),之后发布多个分析性成果报告,包括《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17年6月,EVI发起“EV30@30挑战”行动,重新定义了EVI展望,即所有EVI成员国在2030年前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要达到汽车总市场的30%(两轮车除外)。EVI的成员国包括加拿大、中国、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美国、挪威、瑞典等国家,目前由加拿大和中国共同领导,国际能源署担任协调员。
《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18》报告显示,全球电动轻型乘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5年突破100万辆,2016年接近200万辆,2017年超过300万辆。从具体市场来看,中国电动轻型乘用车销量全球最高,美国次之,而挪威电动汽车销售市场份额全球最高(近40%)。
目前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仍主要受政策环境推动,支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出租车、公交车、市政车队等车辆的公共采购和融资;针对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的财政鼓励措施,例如购车补贴、车牌和注册成本减免、免费停车等;针对充电设施部署的财政鼓励和直接投资;监管措施,例如燃油经济性标准和基于尾气排放水平制定的车辆流通限制。另外,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私人充电桩数量多于公共充电桩,而公共充电桩对确保电动汽车市场扩张至关重要,对公交车而言必不可少。
电池方面,JacobTeter指出,随着制造规模扩大、化学技术改进和电池尺寸增长,电池成本在未来10到15年内有望持续显著下降。材料方面,到2030年,电动交通所带来的锂和钴的需求将远高于当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