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退役不等于废弃

2018-11-21      961 次浏览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期到来,其回收利用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如何实现对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怎么避免在回收过程中产生污染?


本月起,《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方案的城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动力蓄电池产销量逐年攀升,其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也迫在眉睫。


今年2月,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按照深圳的回收方案,到2020年,要实现对所有纳入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监管回收体系。


电池拆解不当,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


据深圳交警统计,截至今年4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万辆。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平均5—8年使用寿命计算,深圳将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淘汰的问题。


专家测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0年累计超过20万吨。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大约累计6万吨电池需报废处理。


退役后的蓄电池怎么办?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娄可柏介绍,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锂电池,具有一定的残余价值,经过挑选、测试等环节之后,可应用在储能等领域;再度报废,也可以从旧电池中提取钴、镍、锰、锂等元素重新利用。


据介绍,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利用退役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建成了一座3兆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沃特玛电池研究院院长饶睦敏表示,“未来我们将考虑把废旧动力电池也应用于移动补电车,进一步探索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系统的应用。”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饶睦敏介绍,将利用技术手段提取镍、钴、锰、锂等元素,实现从废旧电池到电池材料的“定向循环”。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电动汽车研发团队成员张哲鸣指出,假如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其中的重金属一旦渗入土壤造成污染,数十年都难以修复。


目前回收行业总体规模不大,将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


“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总体规模不大,此次深圳出台方案,对行业的绿色环保、规范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交通首席研究员刘建昌表示,目前用于公共服务的新能源汽车,普遍能实现电池规范回收,但一些小型物流车、企业运输车等,由于回收网点较少、异地回收难等原因,很多企业会选择将旧电池卖给小作坊,甚至随意丢弃。


根据此前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回收利用的一条原则就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此次深圳规定,在深圳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在市内设立不少于5个维保网点,负责动力电池的维修、更换和回收,网点回收的旧电池应及时交给符合要求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


对于下游的回收企业,深圳一方面要求建立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台账,鼓励企业自建、共建、共享回收渠道;另一方面,完善电池回收押金机制,要求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时,对动力电池计提一定额度回收处理资金,企业在完成回收处理后即可依程序申请相关补贴。


回收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要树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5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新车型自规定施行之日起实施溯源管理。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溯源管理平台上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并在企业网站向社会公布。


深圳的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深圳要建设动力电池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的溯源机制。对动力电池进行编码,编码与整车、车主一一对应。


“电池有了编码和溯源机制后,谁生产、谁使用,都一目了然。一旦查出违规处理的电池,马上就能找到责任人。”刘建昌说。


加大回收技术攻关,完善激励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电池企业早已开始了对电池从制造、消费到回收整个流通环节的布局,不过当前动力蓄电池回收还面临不少难题。


此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曾指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形成。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汽车生产、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


二是回收利用技术能力不足。目前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


三是激励政策措施保障少。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经济性较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


据了解,浙江天能集团是一家新能源电池制造企业,对于铅蓄电池,目前已形成“制造—回收—再生—制造”绿色循环闭环产业链,年处理产能50万吨,而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则是刚刚起步。


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表示,从企业角度看,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中,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建设运营难落地、跨省转移周期长、物流运输成本高等。张天任透露,目前动力锂电池拆解、重组及回收技术不够成熟,下一步,要加大对废旧动力锂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同时,提高电池拆解、重组、回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回收效率,使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