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
11月7日,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靠支持性、补贴性的政策不够,还要靠竞争性的政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吴卫在演讲中指出,电动化智能化将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目前在全球市场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市场表现突出,在全球前十企业中均占半数及以上席位。按照销量数据,比亚迪位列新能源车整车企业第一位,北汽新能源是纯电动车销量第一位,宁德时代位列动力电池企业第一位。
“这表现了我国在新能源车方面勇于前进的战略导向。”不过,吴卫也强调,现在的第一只是暂时的,而且中国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
他表示,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仅靠支持性补贴性的政策是不够的,还要靠竞争性的政策”。
在演讲中,吴卫还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首先是在产量和产业规模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的产量在全球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去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30%,成为了带动世界汽车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席属于中国的汽车企业,自主品牌中年销量突破100万辆的企业达到了6家。
其次,在开放程度上,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车企竞争发力的主战场,外资车企加速扩大在华生产能力,并在研发体系建设、产业供应链培育、衍生业务拓展等领域全面扩展布局。国内企业不断强化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并购投资,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在跨国公司中,通用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全球总量的40%,大众达到了39%。可以说,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变现决定了他们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不看重在中国的发展。”吴卫说道。
吴卫也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质量上与国际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出口能力上也有待提高。
“今年国家降低了汽车进口的关税,将带来市场的进一步丰富。而未来中国汽车出口要靠什么呢?要靠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进一步推动,不仅要在中国生产产品,还要在中国开发产品,然后销往全球。”吴卫说道,“在全球合作上,中国和外资企业应该更加注重研发端的合作,而不是仅仅在制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