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为啥斥巨资布局动力电池产业

2018-10-27      1227 次浏览

今年9月,吉利通过旗下子公司在武汉设立湖北吉利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这个注资5000万元,投资高达80亿的新公司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动力电池,这样的大手笔似乎也预示着吉利踏入动力电池领域的决心。


而在局外人眼中,吉利此举也是暗自在与比亚迪进行竞争。同样是中国制造,这两家车企从产品到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直互为对手。


一、车企对动力电池的布局


比亚迪:拆分电池业务预备上市


2017年5月,比亚迪对外宣布将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应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模块。2018年3月底,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在2018珠三角未来汽车供应链创新论坛上表示,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2022—2023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公司会独立上市。除了给出动力电池独立上市时间表,比亚迪还与广汽、一汽、上汽等多家车企达成了合作意向,对于其擅长的电池领域,表现出志在必得。


吉利:收购LG打下建厂基础


作为竞争对手,吉利则选择了一条“先收购再建厂”的技术路线,2017年4月,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随后吉利把该工厂的生产设备拆迁至旗下浙江金华的衡远电池基地;在掌握了LG的电池技术后,吉利遂投资80亿元自建电池工厂,保证其自身的动力电池供应。虽没有比亚迪电池起家的优势,但是在LG技术之上进行研发,也算有了品质保障。


二、车企为何巨资布局动力电池领域?


目前,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流车企,吉利与比亚迪的市场表现与销量均可圈可点,为何还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布局动力电池呢?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利润的大幅下降。


补贴退坡、利润下降,“卖车”难以支撑存活


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已经直接反映到车企的财报与利润中。一方面,电动汽车的成本高居不下,技术研发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同时电动车的特性和保修政策也难以让经销商和车企从维修、保养中获得盈利,再加上补贴的减少,“卖车”已经难以支撑车企存活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车市在今年下半年遭遇了严重的销量寒冬,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甚至9月创下7年内最大降幅,纵然电动车销量保持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行业的比例仅有5%,仍旧难以逃脱销售大环境的低迷命运。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造车成本高居不下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最大的成本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其中动力电池成本首当其冲,占比高达40%,而绝大部分车企目前还无法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电池的条件,缺乏“自给自足”能力,无法摆脱对于电池企业的依赖,当面对电池生产商延时供应、提价等要求时,也只能是被动接受。


防止“独角兽”的崛起,形成垄断


而对于宁德时代这样的独角兽,各大车企在依赖的同时也多了一分警觉。根据统计,宁德时代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99.97亿元,同比增长超34%;实现净利润39.72亿元,同比增长31.4%。作为车企中能够自给自足的生产大户,比亚迪2017年实现收入1059.15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6亿元,同比下降19.51%,其营收能力则远远低于宁德时代。


为了防止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生产商急速发展形成市场垄断,车企们也不得不防患于未然,迅速打造属于自己的电池工厂。


三、布局方式受资金限制


虽然动力电池市场日益受到车企们的青睐,但是动辄几百亿的投资却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由此便衍生出合资建厂、入股电池厂等方式,抢占优势企业,为进军电池领域提前买个保障。


对于电池产业的布局,车企们也根据各自情况选取了不同的投资渠道。合资车企和有资金实力自主品牌则选择建立自己的电池生产基地,以便早日拥有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的技术实力;而更多的车企则选择“抱大腿”,与有实力的电池生产商合作,以合资建厂和入股的方式进行投产,一来省去了大量的圈地建厂、技术设备投入等巨额成本,二来也分摊了独立建厂的风险,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的运用到车辆的研发当中。


四、未来:方便融资还是转型为供应商巨头?


伴随车企大举进军动力电池产业,不免让人猜想,当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时,已经逼得车企另寻出路,寻找新的市场与盈利方式了?


效仿新势力,大举融资打造千亿企业?


与车企的一片惨淡不同,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让电池生产商赚得盆满钵满。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今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54亿-20.32亿元,同比增长80.57%-87.75%,业绩可谓红的刺眼,显然宁德时代在今年6月启动IPO后,成为资本市场热捧的宠儿。


而像比亚迪、吉利这样打算自建电池厂的车企,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项目中,为了满足扩张速度改善资金缺口,未来或将效仿新势力的发展方式,引入一系列战略投资者参股,甚至拆分资产登陆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千亿级的上市公司。


看清竞争态势,转战为幕后供应商老板?


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以及世界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动力电池的出货量的翻倍增长,无论对于电池生产商还是车企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车企自建电池厂,扩充产能,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能够对外销售,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如比亚迪一般,有望将电池业务拆分上市,未来转型成实力雄厚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未可知。


全文总结: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期,任何一家车企的老板都深知将动力电池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制于他人的道理,因此,尽早布局电池产业、降低整车成本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电池研发除了大量的金钱投资外,技术研发与技术人才的引进也是必不可缺,伴随像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产能扩充,与其他车企间的距离将会进一步拉大,届时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