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和标准要求的提高,不少靠国家补助过日子的车企开始艰难起来。因为国家补助到位的迟缓,汽车整体技术的滞后,致使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失去了再继续投入的勇气和资金,或者干脆停产整顿等待国家政策的宽容,或者离开汽车整车领域转向其他领域。近日,笔者在河南新乡的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与几家新能源电池及汽车企业的领导座谈时,几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均表达了对目前行业发展不同的困惑和无奈。
新能源起车,电动汽车一边是停产的困惑与无奈,一边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旧是趋于上升阶段,从8月份数据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9万辆和1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和49.5%;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4%和88%。而8月同期我国所有类型的汽车共生产200万辆,同比下降4.4%,销售210.3万辆,也同比下降3.8%。就目前的汽车行业发展而言,在我国汽油汽车整体销量下降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是持续上升的。究其原因,除了政策鼓励及补贴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企业少了,但企业的整体生产规模上去了。删减企业的数量,增加企业的产能规模,这番图景不也正符合国家的愿景吗?
从国家的长远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意义重大。据专家估计,今年新能源车产销将达到150万辆。如此量的新能源车尽管和汽油车的销售量无法相比,但在去年约78万辆销量面前,翻了一番。据专家推算,到了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如果按照这一数字,未来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但是,在良好的市场势头面前,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瓶颈”问题,将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联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协同配合予以解决。
“瓶颈”之一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异军突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世界潮流看,各个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此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必争的科技制高点。而从我国自身国情看,人口众多、资源紧张、污染加剧决定了我国必须限制传统燃油车发展规模,新能源车是唯一可选的路径。因此,内外因素决定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在必行。但由于过去经验不够,眼光不远,新能源汽车制造门槛不高,致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地市就拥有一到两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且厂家之间标准各异,核心技术缺失。这些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国家给予的优厚政策支持没有起到最佳效果。为此,今后的发展路径必须是“扶优扶强”。国家的补贴政策要真正从“广洒胡椒面”到突出重点并做到“骑上马,送一程”,下狠心淘汰掉一些低水平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让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喊饿”中奋起,从而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活力并保持研发与技术水平和世界同步。
“瓶颈”之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但要面临传统燃油车的竞争,还要和国外新能源汽车进行较量。从世界整体制造技术看,被大家认可并接受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即使是美国的特斯拉锂电动力汽车,其电池储能、安全保障及驾驶里程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就国内来说困惑就更多,除电池续航里程太短这一核心问题外,我们新能源汽车厂家有近500家,但有制造资质的也就15家,且明显的是量多而质差,特别是电驱动系统方面的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依赖从国外进口,成为外国厂家掌握的“掐脖子”技术。另外,我们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明显不足,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较弱。可以说,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痛点,也是难点。为此,我们需要选择的路径就是踏踏实实学习技术,认认真真走好每一步,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整车制造质量的提高和优势企业引力的增强。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华认为:“新能源车企在进行充分市场竞争同时,在国家的利益面前要懂得进退,在外强‘入侵’路径之上,更多的是强化相互之间的技术资源整合,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方能共同进步。”
“瓶颈”之三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充电站、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程度,随着新能源汽车制造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成为新能源汽车扩张的最大的瓶颈。一般来说传统燃油车加油只需几分钟却可以跑数百公里,而新能源车充满电至少要数小时,非常不方便,这当然还是在充电设施完备且车与充电设施标准匹配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往往是汽车没电了想充电,可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充电的地方。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布局上还缺乏总体规划,面向广大私人消费者的停车位充电桩建设进展缓慢,部分城市虽然上马建设了一些充电桩,但因布局不合理,使用率不高。深圳的电车资源网CEO毛保国认为:“我们的新能源动力汽车销售在成倍增长,而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速度。面对新能源车无处充电的尴尬,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从开始的热情逐步转换到购买时的冷静。因此来说,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建工厂生产汽车,更重要的‘路径’是完善好基础设施,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做好充电桩、充电站、售后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创造宽阔的路径。”
“瓶颈”之四是资金的缺乏。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认为,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各个链条资金严重短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家的补贴政策无论如何调整,但最终其补贴退坡直至消失是大势所趋,很多企业还靠一味的追求补贴来生存,政策严谨性越来越强,补贴清算滞后,已经让其承受一定资金压力,国家的补贴一旦退坡甚至取消,并且技术瓶颈无法取得短期突破,成本也就无法继续下降,其资金链必将更加紧张。除了龙头企业可以相对容易获得资金外,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家将面对资金瓶颈。在无法获得充足资金进行投入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路径更加堪忧,要么转行做其他产品,要么向上下游企业恶性传递,使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下游的销售、运营公司共同消化这些成本。但这些做法都不是治本的路径,最佳路径还是创新,如产品创新或者商业模式创新,用创新的实力来证明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的价值高了,资金也就自然会来为企业“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