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动汽车频频起火。相比于往年,今年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十分严重。业内专家表示,国内电动汽车在电池技术方面有短板,电池的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管是电芯、模组还是PACK都存在技术障碍。
国内电池技术的发展似乎有些过快了。
现在用的18650电池,电池较小不好散热。本身又是811,正极材料分解温度在200多度,这就需要精细化的热管理,一旦控制不好导致热失控就容易起火。
我国电池企业都是从制作镍钴锰111型起步,国内三元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是镍钴锰523型,其次是镍钴锰622型。镍钴锰的配比是1:1:1后来才变成8:1:1,前面数字越大,镍的含量越高,后续导致出现问题几率越大,而这就是为了追求高能量密度。
现在三元材料镍钴锰的配比组合,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而频出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跟行业发展较快有关系,行业发展快、需求大,电池技术却跟不上。
充电时尤其是快充,对电池有一定的损伤。温度过高对电芯里面的隔膜产生影响,一旦温度失控就容易引起着火。能量密度过高对模组的抗振、抗冲击、抗膨胀、绝缘隔热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业内都知道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但在安全和性能之间,没有找到平衡点。科研方面,电池或者材料的研发和验证,需要两年多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稳定、最佳的方案。我们的政策虽然是好的,但是一年一变,有些急躁。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要达到300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目前设定的动力电池2020年单体达到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目标与安全诉求矛盾,不宜强行推进。
近期电动车起火以搭载热稳定性更差的三元锂电池为主,占比超过一半。失火的车辆电池封装方式主要为圆柱形锂电池,该型电池由于采用坚固钢壳包覆,内部受热分解时内压急剧增大,容易发生爆炸从而迅速引燃整个电池模组。另外,失火事件较多发生在充电阶段尤其是满电状态。
但是失火事故车辆主要为旧款电动车,电池系统比能量并不高,因此不能将电动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单纯归结为搭载了能量密度太高的动力电池。电动车失火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热失控。热失控即动力电池温度超过一定限制后引发连锁反应,电池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可达每秒千度),导致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