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电动汽车发大招插手锂电事专攻锂电芯

2018-10-26      1134 次浏览

万向大动作江森自控高管将负责A123锂电池研发

据《美国汽车新闻》报道,万向集团旗下A123系统公司日前表示,将任命江森自控(JCI)高管PatrickHurley为其首席技术官。

A123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Hurley上任后将领导公司在底特律的锂离子电池研发部门,并负责整合公司在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业务。

Hurley此前在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单元担任全球核心工程执行董事,并担任过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部主管及能源储备系统部的战略规划高级经理。

Hurley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富士康电动汽车发大招插手锂电事专攻锂电芯

富士康在大陆的投资版图又将扩大。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安庆市政府网站获悉,富士康集团成员企业之一,锂科科技将在安庆市经开区投资20.9亿元,分期建设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及电池组生产项目。据了解,台湾锂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的锂电池材料制造商及移动电源制造供货商。

有消息人士透露,此举为富士康大举进入汽车领域的又一动作。富士康从2005年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才正式进入汽车领域,目前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分别由安泰电业及锂科科技两家公司主导。

而此前也有消息指出,富士康正在安徽酝酿一些大的投资,安徽省官员向媒体透露,如果成功争取到富士康投资设厂,规模会比郑州富士康还大。

投资猜想

记者在安庆市政府网站上看到,一家名为锂科新能源科技的公司在5月份与当地政府签约了一项协议,主要内容为“锂科科技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及电池组生产项目”。

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投资与富士康新能源汽车项目有一定联系,并且接下来可能会在当地有更大的投资。

据了解,锂科科技产品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锂高分子电池芯、P-DVD电池组、电子书电池组、数码相机电池组、智能手机电池组、NB电池组、动力电池组等。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已达11.5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6亿元),2010年出货量大幅提升后,达到约27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6.1亿元)。

而在2010年11月与2011年1月,锂科科技董事长於贻勋应合肥市商务部邀请两度到合肥考察,表示希望迅速在安徽合肥建立一个世界上产能最大的电池芯生产企业,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11年4月,时任安徽省长的王三运率领访问团前往新北市,参观访问台湾鸿海精密集团,与董事长郭台铭开展系列合作会商。但双方的投资在后来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消息。

到最近,有消息指出富士康正在安徽进行一些投资项目。

在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行产业转型,并且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从相关项目来看,与富士康在大陆的布局方向不谋而合。

“其中会有新能源汽车方向。”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说,富士康此前已经在汽车产业链上进行了相关收购。

据了解,鸿海近年来对汽车领域非常有兴趣。郭台铭认为,未来汽车也必须走向“轻量化”,鸿海具备精密模具、铝材冲压和玻璃加工等技术,都是很大的优势,鸿海也将逐步跨入中控系统和电池模组系统。

而除了采取大型投资项目进行自己研发、制造外,富士康及旗下公司与大陆包括整车厂在内的企业合作也在陆续展开。2007年富士康宣布与沈阳机床厂等进行纳米铜、汽车镁合金等合作,2010年11月,郭台铭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已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洽谈双方在新能源以及汽车电子方面的合作。

但也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对安徽表现出浓郁的投资兴趣,得益于当地平板显示和玻璃产业拥有的技术,如果富士康投资安徽,将有可能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蚌埠市投资设厂。

记者就相关投资情况致电富士康新闻发言人时,对方表示并不清楚,一切以公告为主。

大陆布局加快

事实上,不仅仅是安徽,在今年3月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明确了要加快大陆投资的想法。

前不久,郭台铭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表示,将与贵州省签订贵安新区富士康云计算、半导体设备制造、养生乐活产业园协议,并携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贵州大数据、碳纳米研发中心协议。

郭台铭预计,贵州新厂房在2018年的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集团已经在计划减少其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上。”此前富士康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富士康正在代工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的增长点,包括软件和电子商务,还有其他商贸领域。

为营运需求和发展新事业,鸿海此前公告拟转投资中国大陆贵州富贵康精密电子、烟台富泰康电子研发、深圳福匠机械人科技、郑州赐福科技、济源赐福科技、深圳基智国际、深圳博莱材料科技、深圳金机虎精密机械、临沂金机商贸城等。

公告显示,富士康已经在大陆投资了近9000万美元用于生产和软件开发,其中1500万美元用于机器人生产和销售部门建设,软件开发和新的零部件贸易以及生产业务方面的投资分别为3000万美元和4200万美元。

实际上,自2008年8月29日中国台湾通过《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原则》前后,鉴于已实际放宽台企在大陆的投资规模限制,富士康在大陆的投资开始加速。

根据公开资料,在可以查询到的80家鸿海大陆子公司中,大致分布于四大片区:一类是以深圳为核心,辅以东莞、佛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圈的华南片区,该区域目前涵盖了大部分6C产品及其配件的研发、加工制造;第二类是始于1992年的,以昆山为核心,辅以上海、淮安、常熟、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圈的华东片区,该区域以便携式电脑及其元件的生产制造为主业;第三类是始于90年代末期,以烟台为核心,辅以晋城、廊坊、大连、天津、秦皇岛、营口等环勃海城市片区,该区域主要以手机等移动设备及通讯等专业设备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制造为主;第四类则是以太原、武汉为核心,辅以晋城、重庆、成都等内陆片区,据富士康介绍,该区域未来将主要针对内需市场的研发和生产。

富士康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表示,未来大陆的投资还是会聚焦三方面,一方面是专注于代工的基础,寻找更多领域的客户,目前这部分已经有很大的进展。第二方面是深耕电子商务,把大数据营销作为集团未来的发力点。第三方面是在4G等新业务上开拓,把软硬结合放在首位。

比亚迪电池路线:勇于“试错”前景可期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最新研究出的磷酸铁锰锂电池,可将能量密度提高60%以上,接近三元材料的水平。紧接着,比亚迪董秘吴经胜就对外宣称,该款电池计划于明年实现量产,将主要应用于比亚迪的自产车辆。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比亚迪的这一技术路线,业内褒贬不一。

突破瓶颈未来光明

事实上,据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于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瓶颈,比亚迪其实一直在进行新电池、新材料的技术研发。显然,磷酸铁锰锂就是其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所谓的磷酸铁锰锂,是在磷酸铁锂路线下的一种改进型材料,用王传福的话说就是“在传统磷酸铁锂材料里面添加锰元素”。

相关资料显示,磷酸锰锂理论容量与磷酸铁锂相同,为170mAh/g,但是它相对于Li+/Li的电极电势为4.1V,远高于磷酸铁锂的3.4V,且位于有机电解液体系的稳定电化学窗口。4.1V的高电位使得磷酸锰锂具有潜在的高能量密度的优点,这也是它相对于磷酸铁锂的最大优势。

“如果磷酸锰锂的实际容量发挥到与磷酸铁锂相同的程度,其能量密度将比磷酸铁锂提高35%,与电压相当的锰酸锂相比,其能量密度也可以提高20%以上。”天津斯特兰副总经理李积刚介绍,其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磷酸铁锂面临的技术瓶颈,一旦实现真正产业化,将会产生巨大的应用前景。

2014年开始,宏濑科技打算与美国陶氏化学在国内寻找合作企业,目的就在于打算磷酸铁锰锂材料的规模化量产。

在这些看好磷酸铁锰锂的企业看来,作为磷酸铁锂的升级材料,磷酸铁锰锂既可以解决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瓶颈,同时还可以解决三元材料价格成本高昂的现实难题。

性能掣肘前景渺茫

与看好磷酸铁锰锂未来发展的支持者相比,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明显更为强烈。一些国内外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比亚迪磷酸铁锰锂电池明年量产的可能性也并不现实。

“磷酸铁锰锂对于比亚迪而言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无可厚非,但如果真正的大批量应用到动力电池上,短期内并不容易。”对于比亚迪磷酸铁锰锂电池的传闻,李积刚深表质疑。

首先,从材料的生产就还面临合成困难的问题,一位国际知名正极材料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事实上,目前,即便是在国际上也还没有具备磷酸铁锰锂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只有Phostech和大阪水泥实现了中试性小批量生产。

二是其压实密度和振实密度都比很小,导致最终电池的容量也上不去。理论上磷酸铁锰锂的质量能量密度跟NMC差不多,但是NMC的压实密度比磷酸铁锰锂高很多,NMC压实可以达到3.4,而磷酸铁锰锂只能达到2.3,这样三元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还是高不少。

与此同时,磷酸铁锰锂在制成电池时,相应的电解液配套也是问题。

“磷酸铁锰锂的生产目前都很不成熟,电芯这块就更远了,电池要充电到4.1V,这对目前的电解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专门针对磷酸铁锰锂开发特种电解液,既要耐高压,又要抑制Mn的溶解,还要兼顾低温性能,难度可想而知。”

上述国际知名正极材料企业技术负责人表示并不看好磷酸铁锰锂的应用,在他看来,材料和电解液的难题,决定了磷酸铁锰锂电池不大可能在2020年前面世。

“磷酸铁锰锂相对于磷酸铁锂除了能量密度有一定的提高以外,其他的优势几乎就没有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研究员黄学杰博士称,磷酸铁锂一旦用上锰,其长寿命、功率特性、倍率特性,低温性能等已有优势都会消失掉。因此,在他看来,这种材料未来的使用前景非常渺茫。

勇于“试错”有待深化

面对业内此起彼伏的质疑和争论,山木电池总经理陈明军有自己的看法:尽管磷酸铁锰锂材料目前在产业化和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其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事实上,据比亚迪动力电池事业部负责人介绍,除了磷酸铁锰锂之外,比亚迪还在锰酸锂、三元材料等技术路线上做了长期的积累和探索,这为其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才刚刚启动,而未来的技术路线也一定会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陈明军表示,无论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市场模式上,多元化的尝试都将会有空利于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

对于比亚迪的磷酸铁锰锂路线的尝试,在市场到来之前,企业可以通过快速试错来做充足的技术沉淀,同时可为将来的产业升级迭代做提前准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是市场和技术的双轮驱动,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拐点临近,企业的自身技术积累将成为车企之间竞争的重要变量,对于最终的产业格局都将可能产生直接影响。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