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金属板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重要"城池"

2023-03-14      330 次浏览

傅云峰(右一)和团队讨论问题。受访者供图


近日,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骥翀氢能)成功研发COMPASS-S系列燃料动力电池备用电源。在骥翀氢能的金属双极板制造车间,一卷卷金属板经激光焊接、涂层、密封,变成了一块块有规律排列着或直或曲纹路的金属双极板。


骥翀氢能联合创始人傅云峰告诉《我国科学报》:这些纹路形成了金属双极板两板三腔结构。这种结构是金属双极板的通道,为氢气、氧气和冷却液供应进出、分配和发生化学反应的场所,是燃料动力电池电堆运行的基本结构单元。


中科创星是骥翀氢能天使轮的投资方之一。我们之所以选择骥翀氢能,重要看中其团队、技术和赛道。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近日在接受《我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机会的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


1999年,傅云峰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其间接触到锂电池和燃料动力电池。随着知识的积累,他发现动力锂电池有着巨大应用前景,是全球众多化学家的研究重点。


电池材料体系的研究深奥又迷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锂电材料和燃料动力电池材料的研究突破,为电池商业化奠定了基础,我觉得这是工程师们的机会。就这样,傅云峰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机会的种子。


相比锂电池,傅云峰认为燃料动力电池更前沿,前景更广阔。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傅云峰拿着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回到家乡湖北,却因项目太过前沿而受到冷遇。


随后,傅云峰一路北上,最终加入我国燃料动力电池的摇篮我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的产业化平台。傅云峰心中的种子终于遇到了合适的土壤,破土而出。


别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2002年,傅云峰刚刚加入大化所产业化平台时,石墨双极板技术路线是行业主流。他随即投入到了柔性石墨双极板的技术开发中。


在国内相关设计和工艺空白、外部资料信息封锁的情况下,傅云峰和团队历时5年,采用原创工艺技术完成了柔性石墨双极板的小批量生产,成功实现50千瓦电堆模块上车运行,并且参和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燃料动力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营。


参和研发的技术能够应用于世界瞩目的盛会,对刚入行的傅云峰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国内刚刚起步的燃料动力电池产业还有很多真空地带等待探索。其中,金属双极板成型就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问题。


傅云峰告诉《我国科学报》,和石墨板路线相比,金属双极板更符合车用燃料动力电池电堆技术的主流方向。但当时国内金属双极板都是蚀刻成型,难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环保性和一致性需求,在重量方面也体现不出金属板的优势,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这一问题成为阻碍金属板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的一块大石头。在完全空白的情况下,傅云峰认为毫无头绪地埋头苦干不是办法,应该首先了解先进相关经验。


2005年,大化所有一次去日本调研的机会,傅云峰主动申请前往。在参观中,一块两个板、三个腔(两板三腔)的金属板引起了他的注意,不同于国内的蚀刻,这块金属板是以冲压方式成型的。


两个板子怎么冲压形成了三个腔呢?从日本回来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傅云峰。


傅云峰和团队在实验中发现,冲压成型时,为保证阴阳极板相互支撑和流体流动,阴阳极流场可交叉设计,形成阴阳极流场,而阴阳极板重合时凹陷部位相对、突起部位相对,通过黏结或者焊接,就可形成冷却腔的密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冷却腔进出口因凹陷部位相对而封闭。


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成员不断讨论、实验、测试,却仍无进展。傅云峰提议跳出已有方法的圈子,回归结构本身。在这一思路下,团队最终利用双极板两板特性,提出了解决方法,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攻克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腔结构难题并申请相关专利。


2007年以前,两板三腔结构是阻碍国内金属双极板燃料动力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也是大部分研究燃料动力电池团队希望解决却迟迟未能突破的难题。傅云峰带领团队用两年时间,在国内率先攻克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腔结构,为金属双极板燃料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攻下一城。


傅云峰解释到,双极板是燃料动力电池电堆中的骨架,和膜电极层叠装配成电堆,直接影响电堆的体积、输出功率和寿命。因此,金属双极板两板三腔结构难题是金属板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道路中的重要城池,它的解决为燃料动力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扫除了一个基本障碍。直到现在,市面上的冲压成型金属双极板所沿用的还是这种两板三腔结构方法。


这次经历对傅云峰来说非常重要,让他对我国燃料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更加有信心:别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用有限的条件创造事业


近几年,氢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一大热词。


随着政策加持、资本入场,我国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让傅云峰切身感受到,投身多年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曙光。他像20年前相同,毫不犹豫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加入我国燃料动力电池产业化的大潮。


2018年十二月,傅云峰作为联合创始人,参和创立了骥翀氢能。回忆创业初期,傅云峰最大的感受是艰苦,因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条件非常有限,场地、测试台非常简陋,人员也不充足。


就是在这样的有限条件下,傅云峰参和并部分主持了MH170金属双极板燃料动力电池电堆的研发工作,将两板三腔结构应用于其中。


2019年四月,骥翀氢能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科创星和重塑科技。


米磊告诉《我国科学报》,他们之所以投资骥翀氢能,重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从团队来看,骥翀氢能的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均来自大化所,从业相关经验和经历都具有稀缺性;从技术来看,电堆相当于燃料动力电池的心脏,骥翀氢能具有相对成熟的电堆产品,实现了氢能源燃料领域的关键性突破;从赛道来看,以骥翀氢能为代表的自主创新型我国氢能公司的出现,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应对国际竞争。


2020年,MH170燃料动力电池电堆问世,刷新了当时国内外金属双极板电堆功率和功率密度的纪录。傅云峰20多年前埋藏在心中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


此后,MH170不断突破,如今单堆额定功率已达到160千瓦,裸堆体积比功率密度4.7千瓦/升,可实现零下40摄氏度低温存储和无辅助启动,兼具长寿命和低成本优势,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傅云峰向《我国科学报》透露,他正在研究一种比两板三腔结构更先进的金属双极板结构方法,不久之后将实现在MH290电堆产品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