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摘了动力锂电池的"桃子"?

2023-03-15      340 次浏览

没有人愿意在动力锂电池的赌局中,做永远的输家。


第12届我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将矛头对准了芯片短缺和动力锂电池昂贵的价格。并言之凿凿地声称:缺芯、贵电已导致长安汽车在今年损失60.6万辆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容动力锂电池问题的时候,朱华荣用的是贵电,而非缺电。换句话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并不缺少动力锂电池的供应,而是供应商们供应的动力锂电池太贵,令新能源车企苦不堪言。


这当然不是电池厂商针对长安一家,更早些的时候,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就曾公开炮轰CATL,表示动力锂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40%~60%,自嘲广汽在为CATL打工。


车企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冤,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而顺着动力锂电池供应链向上,第一个找到的就是动力锂电池公司,只不过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动力锂电池公司就又会把锅甩给更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


根据上海钢联的近期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一路走高,甚至逼近到60万元/吨。遥想2021年年初,碳酸锂的价格不过才5万元/吨左右,时至今日竟然上涨了近12倍。


天生带有期货性质的碳酸锂,成为动力锂电池成本不受控制的一大要素。而动力锂电池价格昂贵的原因,又被归结为资本的恶性炒作,部分卖家惜卖,买家囤货,中间商囤积居奇所致。


所以,动力锂电池的桃子,被搞金融,摘走了?


01、赌局内外,赌性坚强


从商业逻辑来看,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的各公司,以利益为导向,无可厚非。而且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因为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上升,居高不下,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


所以大家也都了解,终有一天,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会出现大幅度回落。那么在此之前,既然有利可图,各公司当然会选择一拥而上。因为大家赌得就是,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个站岗的人。


事实上,这方赌桌的周围,不只上游原材料商在赌,以CATL为首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广汽、蔚来等车企也都在赌。


首先,从财报上来看,除了CATL之外,各大动力锂电池公司基本上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而这种现象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尤为明显。又因为上游原材料飙涨,各电池厂商缺少CATL那样的话语权和控本能力,只能硬生生吃个哑巴亏。


然而看到CATL赚了个盆满钵满,其它电池厂商肯定会眼红。于是,中创新航上市之后,迅速开启了欧洲布局;国轩高科投资115亿元,分别在安徽合肥和广西柳州建立年产20GWh和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基地;欣旺达拿下了大众的单子;亿纬锂能收到了宝马的橄榄枝


而另一方面,动力锂电池的成本飙升,显然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成阻碍。尤其是像长安、广汽这些,本身售卖产品的价格都在25万元以下,关于成本的敏感程度更甚。


相比较而言,比亚迪和TSLA的日子就好过的多,两者的共同点也很明显:关于垂直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极强;甚至还把手伸向了更上游的矿产资源。


既然珠玉在前,那么摸着TSLA、比亚迪过河,也就成为一件正确的事。


其它车企有样学样,要么积极扶持二供,以求获得更平价的动力锂电池产品;要么自己亲自下场,自顾自地造起了电池;广汽、蔚来、长城,都是这样的路数。


毫无疑问,就车企自建厂、造电池而言,短时间内肯定是亏,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但这些趋之若鹜的车企们,赌得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和之相似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们,也在赌,只不过赌得是资源永远短缺这句话。


而到了动力锂电池公司们这里,一方面是公司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CATL这座移不掉的大山,如此情况下又能赌什么呢?只能去赌个别车企的青睐,以及市场平衡之道。


02、桃子被谁摘了?


新能源汽车越卖越贵,但除了TSLA和比亚迪之外,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们,依旧号称在亏钱卖车。一番了解之后,得到的反馈大同小异,无外乎动力锂电池卖得太贵,利润被拿走了。


所以,站在车企的角度,桃子就是被动力锂电池公司摘走的。


根据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数据,十月份,国内的动力锂电池产量共计62.8GWh,同比上升150.1%,环比上升6.2%。相比较而言,动力锂电池的装车量却只有30.5GWh,同比上升98.1%,环比降低3.5%,不足总产量的一半。


这种产多装少的原因,究竟是车企们在购买动力锂电池之后,囤积留待后用?还是动力锂电池公司们有能力生产,车企们却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能力去购买?


回顾历史,1922年的时候,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股市崩溃、经济大萧条。而当时美国的奶制品行业却很发达,牛奶产量倍增,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农场主为了保证利润,将大量过剩的牛奶倒入了密西西比河中。


和之类似,是否也有理由去相信,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不仅仅是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们在囤货居奇,动力锂电池公司也在人为地制造短缺的情况?


退一步讲,或许不会是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种可能。只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各大电池厂商共同发力,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如今行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话语权不适配的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CATL已经持续7个月单月市场份额低于50%,但其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地位,依旧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换句话说,CATL就是如今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方向标,价格也好、发展方向也罢,CATL都是被模仿的对象。


而有关动力锂电池的成本问题,CATL董事长曾毓群曾经这样表示过: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时间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所以值得深思的一点在于,为何CATL依旧能够百花丛中一抹绿,不仅实现净利润逆势上升,还能再次创造性地开拓日本市场,和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大发汽车)在电池供应及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能够看到最直接的原因是,哪怕动力锂电池价格上涨,车企依旧会买CATL的账。当动力锂电池成本传递顺畅之后,CATL的毛利率也就稳定了下来。而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盈利优势,CATL又可以更加积极地开拓其他市场。


但这也只能说明是CATL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在做公司运转,而不能对整个动力锂电池行业起到促进用途。至于其它动力锂电池公司的利润,依旧会被更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拿去,所谓摘桃子的人,也就转移到了更上一层。


那么谁又在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呢?思来想去,也许只能是那些炒作投机者去背这口锅。


而有关上游供应商是否依旧躺赚,电池厂商是否真的没有定价权,车企们是否除了接受高价别无选择,只能留待以后,看计划调控的力度如何了。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