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汽车行业和互联网有了更紧密的联系。除了常规的自动驾驶技术,包括5G通讯、AI、后市场虚拟服务等技术也成为了今年的关注热点。
不过,在互联网大会上亮相的跨界技术在当前的汽车消费市场仍属于前瞻性产品,比如L4自动驾驶和5G通讯都只能实现小范围试点。相比之下,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和话题对更具参考意义。
1、纯电汽车售价何时和燃油持平?
汽车之家在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蓝皮书》,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大量调研样本的行业分析报告,对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预测。比如这份报告里面提到,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自然上升的爆发期。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主导到市场主导,2024年将是一个关键节点,一方面是车企当前规划的纯电动汽车型到了大规模交付市场的节点,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补贴优惠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取消。
按照汽车之家这份蓝皮书的预测,到了202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突破千万,占整体乘用车销量的29%。1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的10余倍上升,它的最大推动力将是什么?从蓝皮书的调查来看,当前全国消费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已超过70%,最大的消费痛点仍旧是充电难、续航低、成本高。
从现在汽车行业的投入来看,充电难和续航低的问题都将通过电池技术的提升来解决,但是,在技术提升的同时,消费者所期望的纯电动汽车售价和燃油车相当,又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
目前纯电动汽车售价的最重要制约因素是动力锂电池成本的高居不下。在一款纯电动汽车里,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系统,占50%,而动力锂电池又占据了三电系统成本的76%。如何在提升动力锂电池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这是目前行业的一致诉求。
进入2018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和补贴退坡的影响,一些动力锂电池供应商整面对利润缩水的困境。以CATL为例,每瓦时的毛利率自2015年以来下降了38%。这个明显跌幅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日子和市场的繁华景象形成反差。另一方面,全球钴矿的采购价上涨也让这些公司雪上加霜。
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锂钴等原材俩的需求上涨,而全球钴矿最为集中的刚果却因人道主义、环保问题等各种原因继续收紧钴的出口量,这直接导致了钴价的持续上涨,三年来价格翻了三倍。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决定了终端产品的价格。全球大型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厂商从2017年开始寻求更为稳定的钴矿供应商,但从目前来看似乎未能找到长远的解决办法。
在我国市场,自2017年以来动力锂电池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补贴政策退坡而前期得能过剩,导致了供大于求的状态,虽然当前的动力锂电池价格已经比此前低了近两成,但是受到供应链价格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在2020年实现1元/瓦时的成本价并非易事。
2、寻求技术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钴价的持续走高以及不稳定的供应量在最近一年多持续困扰着动力锂电池生产商,从技术源头减少对钴的依赖,是当前大部分生产商寻求的解决办法。
目前纯电动汽车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对钴的依赖度颇高,为了减少钴的含量,这些生产商尝试更改三元锂电池的正负极配方,更改其中镍钴锰或者镍钴铝的比例。其中,松下的方法较为激进,正在把三元锂电池中钴的含量占比控制在3%以内,而它们的目标是实现无钴化。
目前业内比较理想的是采用811高镍电池,即三元锂电池中正极材料的镍钴锰比例为8:1:1,这样处理可以尽可能降低钴的含量,同时也可以达到高性能和相对低成本的效果,当前在国内市场,比亚迪、宁的时代的811电池研发进展比较靠前。但这关于研发技术来说要求颇高。
另一条摆脱钴价不稳定的方式是通过电池回收。此前有相关调查预估,钴的回收率大约在25%~50%之间,假如有效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中的钴元素,那么它将可以有效缓解钴短缺的危机,一旦技术成熟,从回收市场可以每年获得10万吨的钴。目前包括三星SDI在内的一些电池巨头都在投入到钴回收的技术研发。
动力锂电池的成本下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成本和原料价格、性能、安全等问题紧密关联,比如上面提到的811高镍电池,由于提高了镍的含量,则要加大技术研发以控制镍这种元素的不稳定性。
不过,即便如此,汽车行业并未放弃无钴化的技术研发。比如最近在柏林举办的行业会议上,一家名为TIAX的科技创新公司就表示研发出一种名为GEMX的电池复合材料,以降低电池阴极中钴的含量,从当前的20%降低到4%。这将为松下等电池生产商供应另一种降低成本的技术思路。
据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到了2019年大量的合资车企推出产品,市场竞争将会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国外电池供应商的加入,以日韩为主的技术领先公司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国际大战,在市场需求和原材料成本双双攀升的前提下,不断寻求动力锂电池的技术突破。彼时,动力锂电池有望做到1元/瓦时,这才是迎合新能源汽车自然需求上升的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