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助力电动自行车爬坡过坎

2022-10-26      714 次浏览

4月15日成为电动自行车产业一个全新的节点。被称为该领域“史上最严”新国标的正式实施,不仅深度界定了产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必将重新定义整个产业的市场格局、创新模式和突围方向。


与原有版本相比,新国标全面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部条款强制,增加了防篡改等技术指标,基本与世界通用标准接轨,对保障安全、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研发、制造,到营销、商业模式,行业都会进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变革伴随着阵痛,但痛带来动力,助推创新。”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总裁王朝阳认为,新国标触发了方方面面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技术转型,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型。


新规之下,主动拥抱变革,通过自主变革把高速发展转变成高质量发展,无疑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未来的必经途径。


补短板瞄准痛点打攻坚战


“电动自行车的‘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孙会川如是说。4月初,孙会川刚密集调研了江苏、上海和山东等地。他认为,就整体情况看,行业和骨干企业对于执行新国标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观望态度。


“无论无锡还是临沂的销售市场,新国标的车并不多。标准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在于实施法治的刚性必须执行。”孙会川认为,随着过渡期结束,新国标进一步推进,这种状态必将被改写,电动自行车应该积极围绕本质问题提升品质。


从目前体量来看,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规模世界第一。“电动自行车是中国百分百的原创产品。从无到有、从批量生产到大范围普及、创下又一个世界第一,我们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中国电动自行车自2003年以来增速持续高位,“十二五”以来年产销量都超过3000万辆,全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亿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持续改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9家整车龙头骨干企业产量占整个电动自行车产量的52%。


但伴随高速发展,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亦日益凸显: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链有待完善,要素支撑有待加强,如何与交通、环境、管理等建立起良性闭环还需假以时日……


“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后,总是带有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在实践当中怎样检验?能否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弥补新标准的短板?这些都是未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浙江省经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李京宁说。


对企业而言,除了新国标,产品由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CCC认证也是其必须面临的考验之一。


“根据3月出炉的一份统计数据,行业拥有CCC认证证书不超过1500张。这就是市场上看似没车可卖的原因。”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孙前程坦言,在许可证阶段,车的设计、研发一般都是自主研发或外包给设计公司。而在目前形势下,企业必须一只眼睛看着政策法规的变化,另一只眼睛搞研发。


“前一段时间里,有很多配套商朋友说,他们做的很多东西都废掉了。”孙前程表示,如何真正对接市场,做出既合规又满足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是未来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新国标和CCC认证的正式实施,无疑将倒逼企业苦练内功,加速这一进程。


调结构智能网联高端发力


当电动自行车被界定为非机动车那一刻起,所释放出的最强烈信号是:企业要多层面思维,对接市场实际来调结构、做研发。


“这条路还很长,但很多企业已经投入大量精力、资金来研发新产品。”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主任王献新表示,近一年来,有很多车型在申请CCC认证。最近一个多月,甚至涌现了很多原来没有的车型,这是一个积极的讯号。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这个层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在一些地形崎岖的地方,电动自行车市场销售不好,因为电动自行车的爬坡能力向来是短板。我们采用双引擎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阳看来,不断引领技术创新,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创新技术让电动自行车具备了爬坡过坎的能力,而行业整体要真正的“爬坡过坎”,需要下的功夫更多。


对新国标的反复研习,让绿佳车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利中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没有新型的材料代替传统的材料?如何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在确保质量又能够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电控系统效率?对于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究,让绿佳逐渐厘清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回归制造业本质,电动自行车还是偏实用的工具。我们要把安全性、操作性、舒适性当做课题进一步研究。”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负责人王伟介绍说,为了让产品不仅好用而且好看,爱玛做了很多大胆尝试,比如与专业的色彩研究机构合作提升产品颜值,携手全球知名公司致力于在控制系统实现突破等。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建龙对记者表示,无论是生态上还是理念上,变革已经来临。在政策转变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行业机构同企业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磨合。他进一步阐述称,从产品开发的方向上看,电动自行车应该朝着轻量化、智能化、锂电化、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产品开发的方式也在变革,需要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走联合研发道路。此外,创新模式也从以外观为主转向以核心技术为主。


就目前的市场反应看,各方面对于新规的态度都是利好的。据王献新介绍,针对CCC认证,很多省市都发布了管理办法,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很密集,有利于行业未来建立电动车参数相关信息的统一平台。短期看,大家都聚焦于怎么样满足新国标,但也有一些优秀企业在积极研究后续差异性和产品个性化的问题,这令人欣喜。”王献新建议,应该从垂直差异化和水平差异化两个角度研究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向智能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选择的共同路径。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彦认为,智能给电动两轮车打了坚实的地基。小牛电动早在2015年就喊出“开创智能锂电时代”。“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而是希望真正做出好的产品。两轮电动车不应该仅仅是交通出行工具,它应该是智能产品。”李彦表示,小牛拥有最充分的两轮电动骑行数据,这对定义更好的产品是有帮助的。


“去年我重新把绿源理了一遍。我们下决心,绿源一定要强化使命感,制造安心、可靠、麻烦少的产品。”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认为,“实体经济不应该过分比较企业规模。要比什么东西是你开创的,企业要实现的价值、目的、任务在于创造高质量发展。”


“看看多少行业在迭代中活得更精彩,每一次迭代会爆发出新的需求。”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周超坦言,“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确定的、定位是确定的,完全可以应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这个世界永远在变化,又何惧政策的变化?关键在于不变的是什么。雅迪一直坚定更高端的发展战略,这个更高端指的什么意思?就是回归本质,做有实力的品牌。”


捷安特电动车(昆山)有限公司营运长陈桂耀也认为,透过材料、技术、设计的更新,或者是电动的加叠,整个产业的未来有无限扩大的可能。


“捷安特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跟产品。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赋予行业更多美好的未来。研究智能,要站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思想逻辑。正如诺基亚所言——智能始于人性。”陈桂耀认为,借助智能化,电动自行车将开启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


换动能全产业链融会贯通


新国标将带来行业的迭代,并由此描画行业的美好未来。当这样的信念充盈于胸并不断被强化,产业上下游很快萌生出融合发展的强烈愿望。


“在新国标的指引下,相较于四轮车,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更快地实现智能化及网络化。哈愿意联动行业上下游的资源,共同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哈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认为,协作是必然路径。


李开逐表示,哈过往在两轮出行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发现了很多痛点。针对痛点,哈出行在这一领域的铺垫主要聚力于:搭平台提高流动效率,更好地连接厂家和用户;搭建车联网系统提炼整个行业的数据化,实现更好的生态;搭建全域的能源体系,解决续航焦虑。“我们希望能在保持业务发展的情况下做一个很重要的用户基础的入口,沉淀、孵化和助推其他业务,打造标准化产品。”李开逐说。


“前一阵有人问我,你的产品能不能让客户尖叫?这问题让我想了好久。”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笑说。


产品的特性是什么?底线是什么?职责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衍生了星恒对于创新的多维度解析。


“最底线的创新是安全及质量。新国标一出,大家说锂电池终于销量好了。但我们的压力陡增。三五年前,是十万级的量,今年是百万级,未来是千万级。量上的跨越,怎么守住安全和质量的底线?这才是我们第一个最基础的创新方向。”对于安全和质量的敬畏,让冯笑笃信核心创新的方向必须以此为根基,去思考自身与整车之间的匹配问题,并站在行业发展的趋势上聚焦新模式,做自己产品级别的贡献。


来自用户企业的及时跟进,也给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饿了么公共事务副总裁秦大勇介绍,饿了么注册骑手300万人,对应300万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以后,饿了么马上购买500辆合规电动车投入市场,起到方向引导的作用。


新国标的推行,对于出口也是一个助推。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表示,出口是行业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国出口电动自行车187万辆,比上一年增加10.8%,未来电动自行车产品出口潜力非常大。


“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产量比例逐年提高,不仅出口量已占50%以上,出口单价更是高达914.3美元/辆。”刘素文表示,行业品牌实力大幅提升,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谈及中国的电动自行车,特别是零部件,国外的实力买家用了两个“更”字:性价比更高,产品更加多样化,非常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对于行业而言,这无疑是坚实的一大步。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