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溯源管理八月施行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测

2022-09-08      477 次浏览

七月三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通告称,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法》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信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8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据电池我国网了解,《规定》正式公布之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已带队展开多次实地调研。调研组在深圳、汕头、长沙、武汉及京津冀地区实地调研了比亚迪、广汽三菱、北汽新能源、天津银隆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天津力神、比克、北京普莱德等动力蓄电池生产公司,以及天津猛狮、深圳乾泰、广东光华、湖南邦普、武汉格林美、北京匠芯和天津赛德美等综合利用公司,详细了解了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高云虎在调研时就曾表示,要加快建立溯源管理体系,执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启动溯源管理平台上线。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执行监测。《规定》的颁布正是基于《办法》要求应运而生。


《规定》指出,自今年八月一日起,对新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公司及产品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新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执行溯源管理。在此之前,已获得《通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延后12个月执行溯源管理,如逾期仍需在维修等过程中使用未按国家标准编码动力蓄电池的,应提交说明。《规定》还要求,汽车生产公司(含进口商)对已生产和已进口但未纳入溯源管理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本规定施行12个月内应将相关溯源信息补传至溯源管理平台。


同时,自2018年八月一日起,对梯次利用的电池产品执行溯源管理。电池生产、梯次利用公司应按照《有关开通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的通知》(中机函〔2018〕73号)要求,进行厂商代码申请和编码规则备案,对本公司生产的动力蓄电池或梯次利用电池产品进行编码标识。汽车生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公司应在溯源管理平台申请账号,并在溯源管理平台上传溯源信息。此外,汽车生产公司还应报送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并在公司网站向社会公布。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形成,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汽车生产、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公司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办法》提出,汽车生产公司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生产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梯次利用公司和再生利用公司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规定》的颁布对相关公司溯源信息的填报和上传作了详细要求,如汽车生产公司应在车辆生产、销售、维修更换、换电库存、换电、电池回收和电池退役等环节上传相关溯源信息;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梯次利用公司和再生利用公司应填写车辆报废、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环节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关信息。


此外,《规定》对汽车生产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梯次利用公司和再生利用公司在溯源信息上传时限上也做了详细要求。如汽车生产公司应在配发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厂合格证后15个工作日内,进口商应在进口新能源汽车通关并完成检验检疫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与汽车生产公司合作的销售商、维修商、电池租赁公司应及时向汽车生产公司报送销售、变更、维修、更换信息;汽车生产公司应在动力蓄电池销售、变更、维修、更换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溯源信息;回收服务网点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移交后,向汽车生产公司报送信息;汽车生产公司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入库、移交出库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与汽车生产公司未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商、维修商、租赁商等,应按照规定在溯源管理平台申请账号并在30个工作日内向溯源管理平台规范上传信息。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应在接收报废新能源汽车,并出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在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并移交出库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梯次利用公司应在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出库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在梯次利用电池生产、检测、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应在其回收入库及移交出库后15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再生利用公司应在废旧动力蓄电池接收入库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在完成再生利用及最终处理后30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


此外,《规定》要求,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公司应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溯源管理,确保溯源信息准确真实。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相关公司溯源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电池我国网认为,《规定》的执行将会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电池有了编码和溯源机制后,谁生产、谁使用,都一目了然。一旦查出违规处理的电池,马上就能找到责任人。


不过,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公司技术储备不足,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仍有待突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亟待完善。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经济性较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高云虎也强调,应加强产业间协作融合,积极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闫志刚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