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白名单",谁能正名?

2022-08-11      551 次浏览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公开场合提出,将启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也于同日发布。


此次“白名单”的组织、管理和发布工作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牵头,并且将对企业白名单实施动态管理。这与第一、二轮“白名单”均由工信部根据《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管理发布有很大的不同。时隔一年多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再度回归,一时间引起了业内人员的广泛关注。


2018年5月21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主办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回归”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以及国内主流30余家动力电池制造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专题研讨会。


图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会上发言


图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在会上发言


图为“动力电池白名单回归”专题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白名单”前期对规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早期的“白名单”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密切挂钩,打乱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竞争,同时不合理的产能门槛也造成了大规模的行业震荡,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不好的负面影响。协会对此次动力电池“白名单”回归非常关注,同时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向协会进行咨询。协会在第一时间同工信部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交流,工信部装备司相关领导明确表示,此次“白名单”是一种行业的自律行为,是一种社团行为,跟工信部没有任何关系,跟新能源补贴政策不挂钩。


刘彦龙认为,国务院曾专门成立了关于评比、排名、达标审核办公室,对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此类“名单规范”做过清理,同时也发布过相关的许可名单。同时,工信部办公厅前一段时间也发布了关于各个协会要清理创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等等一些活动,其中包括了要清理排名、达标的相关内容。此次“白名单”是否通过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程序、是否需要保留存在,需要工信部相关部门出具正式文件,明确此次“白名单”规范的合法性。由于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权威说法,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仍然害怕此次“白名单”会同新能源补贴政策挂钩,让许多动力电池企业有些惶恐,不知道该处理如何应对,对行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刘彦龙表示,近几年来,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空前提升,同时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市场杠杆作用愈发强烈,企业对研发指标、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也有了更好的把控,行业正在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同时,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外资企业也都做好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备,下一阶段国内的锂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不希望此时国内再设置一些对行业发展不利的做法。协会也将积极汇总广大电池企业的意见建议,通过合法渠道向国家相关部门传递行业声音。


同时在“动力电池白名单回归”专题研讨会上,国内部分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代表也对此次“白名单”回归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电池中国网对与会企业代表的发言观点进行了整理汇总:


“名不正则言不顺”:谁该为动力电池“白名单”正名?


与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白名单”的回归仍需要相关主导单位为“白名单”活动的“合法性”正名。第三轮“白名单”相关工作的组织者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并将对企业白名单的发布和评审实施后续的动态管理。


图为部分参与研讨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


与会代表表示,“白名单”的评比、排名、达标是否具有“合法性”,仍需要有关部门出具相关权威认证。需要有政府监管部门出面,详细阐述其对此次“白名单”整体的认识,以及对“白名单”后续政策层面延伸的预估,让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明确“白名单”的作用范围,而不应该出现由个别企业主导某个行业“白名单”行为的现象出现。主管部门必须改变目前这种模棱两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要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减轻负担,如果是出于产业发展的必要,必须要做出相关授权,也要敢于负担相应的监督责任。否则一旦授权部门监管脱线,该“白名单”后续申报、评比、排名工作的公信力难以保障,就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累赘。


行业集中度空前提升,是否还需“白名单”扶优扶强?


在此次“动力电池白名单回归”专题研讨会上,部分电池企业代表也对当前阶段“白名单”这种“门槛”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刚刚兴起的时候,电池企业觊觎补贴的诱惑,纷纷介入动力电池制造领域。通过发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规范”这种所谓的“白名单”门槛,对于国家“扶优扶强”、壮大锂电产业、规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与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普遍认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坡,市场调控作用愈发明显,由于竞争激烈,大部分锂电企业已经从动力电池领域退出,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达到初期“白名单”想要的效果。目前锂电产业集中度空前提升,市场基本上掌握在为数不多的锂电龙头企业手中,锂电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必须要在技术、成本和产品品质上同这些锂电龙头竞争。在行业这种你追我赶的发展前提下,已经没有必要再设立所谓的“自律白名单”了。


“白名单”还是“保护伞”,“白名单”如何让动力电池产业在市场落地?


同时与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也认为,不合时宜地再提出所谓的“白名单”反而有可能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阻碍。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对“白名单”的态度较为“暧昧”,因而市场对于“白名单”的界定也非常模糊,这样极易造成了国内锂电市场竞争的混乱局面出现。


图为部分参与研讨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


与会的动力电池企业代表表示,由于所谓的“白名单”的意义不明,已经造成了企业部分客户的“恐慌”。在市场选择的压力下,电池企业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与进入所谓“自律企业”的“白名单”之中,这无形中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另有部分动力电池企业代表认为,车企对于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品质会有一套自己成熟的市场评判标准。一旦引入所谓的“白名单”机制,势必会对车企的市场评判机制造成一定影响。一部分市场边缘化的“三流”企业也极有可能依托所谓的“白名单”,跳过较为公正的市场评判机制,让一些低端产能死而复生,这样“白名单”就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同样也有电池企业代表表示,产业刚刚走过“补贴时代”的狂热,目前最需要的是让产业真正回归于市场。未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必然面对海外锂电制造企业竞争的巨大压力,目前动力电池产业急需要做的是向市场落地,真正依赖于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海外企业竞争。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