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

2019-07-25      959 次浏览

过去的6月份,新能源领域迎来了一波“洗牌”,2019年补贴新标准的过渡期结束,已执行了将近4年的动力电池“白名单”成为历史,“大锅饭”的时代结束了,拼产品硬实力的时代来了。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型的核心,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工信部放开电池供应商的范围,给国产动力电池的产品乃至市场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以前能拿补贴就行了现在“狼真的来了”


“白名单”时期,车企只有使用入围供应商的电池才能享受补贴,所以电池厂商的目标非常简单,达到国家的要求、紧跟补贴政策即可,产品升级并没有“主观能动性”。如今国家针对新能源车的2020计划已进入到了收官阶段,补贴持续退坡甚至接下来不再享受补贴,即以后不再有明确的目标和“保护伞”了,全凭实力。


要说产品实力,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如果说此前没有进入“白名单”无法享受补贴,能将这些“威胁”被挡在“门外”,对国产电池厂商来说只是“狼来了”,那么开放电池供应商的范围之后,“狼真的来了”。以现阶段“绝对主力”的锂电池来看,日韩电池厂商的技术优势明显,具备将不少国内车企现有产品提升一个档次的实力。这是国内电池企业的梦魇,却是一些国内车企乃至广大消费者的一大利好。


除了锂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尚未广泛应用的领域,日韩的电池厂商乃至车企都有先发优势以及更强的技术储备。比如此前三星SDI就对外公布已能量产固态电池的消息,财经新闻觉得这是挽救股市的“阴谋”,而汽车行业则认为这并非空穴来风,瓶颈只是无法控制成本。


国产电池与海外产品的差距在哪?


“吹”了半天海外品牌,那么国产电池产品层面的差距在哪?这可以分为“表象”和“隐性”两方面。“表象”即大家熟悉的电池能量密度、载电量(电池总容量)、体积、重量等,都是可以量化为具体数据的。这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一直存在:前几年松下给特斯拉ModelS85/85D供应的电池组,栽电量就已经达到了85kWh,国内车企今年电量最高的蔚来也才84kWh。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特斯拉的价钱摆在那了,没有什么可比性,这种看法没毛病。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国产电池主要参数上没有大的突破,也正是自主品牌车型难在高端电动车发力的根本原因。


“隐性”方面,也就是无法用参数直观表明的,如电池组内部本身肩负抗挤压职能的架构、保险丝的布局方式、电池包外部保护的结构,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算法、充放电控制逻辑等。以上这些都是海外电池产品的强项,举例来说,韩国LG化学很早就研发出了电池组每个小单元全都布置保险丝的架构,在电动车高电压、紧凑的电路中,充分发挥了保险丝这个安全用电设备的作用。


更激烈的竞争能“鞭策”成本更低


取消“白名单”除了让整个电池行业的竞争更激烈、推动电池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有着促进成本降低的作用。“马儿既能跑、又少吃草”在大部分场合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随着新能源车型的高速发展,这在电池上不仅不是奢求,而且还是一个必然规律。


以国内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的电池成本在2500元/kWh左右,如今这个数据已经来到了1000元/kWh上下(950-1150元区间),预计到2025年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50Wh/kg,价格可以低于100美金,即700元以内。


而即便国内厂商的电池成本相比几年前降低了不少,但相比日韩电池供应商仍稍逊一筹,具体数据如下:松下今年供应给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已经降到了110美元/kWh左右(人民币约756元/kWh),LG化学的电池成本在135美元上下(人民币约928元/kWh),宁德时代这项数据则是150美元/kWh(人民币约1031元/kWh),差价与前两者成本的比值分别为36%和11%。


挑战和机遇并存电池安全是产品升级的重中之重


国产电池的技术和成本两大核心都不如日韩企业,但“白名单”让国内电池厂商在优越的环境下发展了几年,期间建立了与车企良好的合作基础,现阶段的差距倒还不算大,而未来继续发展可就不好说了。此次国家开放电池供应商范围,对于国内电池厂商和车企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毕竟“想要雄鹰展翅飞”,国家就得放开手。


电池产品升级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因为所有的安全隐患全部直指动力电池,无论交通事故的碰撞,还是充电等使用场景中的短路,都有机率出现最极端的电池热失控现象,即大家熟悉的自燃。


针对电池安全性问题的解决办法,无外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被动防护的“硬件”,涉及电池组内部本身肩负抗挤压职能的架构、保险丝的布局方式、电池包外部的保护框架等。主动预防的“软件”,需要更精细、严格的系统逻辑,来控制电池温度、充放电安全,乃至减缓电池衰减、电极老化等带来的隐患。


总结


取消“白名单”可以说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一个关键节点,未来更开放的电池领域,现在基础坚实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之后更容易“滚雪球”,但其它品牌也并非没有机会。正所谓“大浪淘沙”,未来已可以预期:国内电池企业以及产品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更好的电池卖给更多车企、更多消费者,产品失去竞争力的直接“OUT”。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