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动力锂电池市场化的回收之路

2022-08-12      499 次浏览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54.3%。自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跨入快速发展轨道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考虑到首批动力电池退役报废潮将至,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当前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处理途径:拆解回收和梯次利用。


废旧电池拆解再利用市场前景看好


在工业发达国家,涉及废旧电池回收拆解的回收产业已比较成熟。如韩国最大的电池回收商SungEelHiTech公司,每年可处理大约8000吨废弃锂离子电池和金属废料,并且可以从中提炼出830吨磷酸锂、1000吨钴金属当量和600吨镍。现在该公司已成为全球一些主要电池制造商供应链的一部分,包括三星SDI和LGChem。根据韩国工业研究院的报告,2016年,韩国从再生材料中提炼出约合183.8亿美元的金属,约占全国金属总需求的22%。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网络体系还不健全,无论是报废电池拆解回收还是梯次利用,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仍不成熟。


在拆解回收方面,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技术不成熟,同时部分产品拆解成本较高,造成了当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的尴尬局面:不回收则对环境造成污染;回收则因成本较高,鲜有企业愿意去做。


据悉,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自建了回收网络:如赣锋锂业于2016年就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含锂金属废料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国轩高科今年3月份表示,公司已在电池综合回收上成立相关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回收利用产线;格林美近日也表示,公司目前已具备回收利用锂金属的技术和装备,将根据锂电池退役报废的市场情况适时扩大生产。


尽管如此,但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服务网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综合利用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协同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目前还远未建立。


新能源车企需要废旧电池回收产业


在回收、梯次利用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同样处于探索阶段。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保护环境,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2月份,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主体责任。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兴产业,大部分新能源车企仍把主要精力聚焦在车辆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上,车企要做到“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主体责任”之路仍任重道远。据悉,目前仅有少数车企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等问题:如比亚迪试行自主打造电池回收闭环,通过授权经销商,当客户要求报废或更换车辆动力电池时,将电池运回比亚迪电池工厂进行检测,检测之后再进一步作出报废拆解或梯次利用的处理方式;也有车企通过与电池企业合作来解决电池回收问题,如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今年3月双方签署协议,计划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梯次利用助退役电池焕发新活力


此外,《办法》中还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梯次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据电池中国网了解,目前国内电池巨头已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后的梯次利用。前不久在京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上,南都电源总裁陈博在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时表示,南都电源的产品应用几乎涵盖了从通讯基站、数据中心、UPS、动力行业再到储能市场的各类电池应用场景,产品在梯次利用这块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等16家整车及电池企业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大户中国铁塔公司达成合作。中国铁塔自2015年开始建设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试验站点,涵盖备电、削峰填谷、微电网等各种使用工况。退役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等领域的梯次利用大有前景。


电池中国网认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国家在不断出台政策,规划和引导电池回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回收责任主体的车企,也在不断加强与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这必将会促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商业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和生态环保需求的市场化的“回收之路”。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