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月二十九日,比亚迪在自己的"刀片电池"公布会上,上演了一场"冰和火"交融的刺针实验。
所谓针刺实验,就是用3-8mm直径的钢针贯穿整个电池,并以此观察电池是否会起火或者爆炸,来验证电池的安全性。针刺实验被称为电池安全测试里面的"珠穆朗玛峰",因为它有关电池本身来说是一场"极端环境"的残酷考验。实验过程基本上展现了电池在正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全部问题的集合:碰撞变形、短路、电池裸露等。
实验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三元锂电池、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和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刀片电池"之间展开。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形变,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开始爆炸并剧烈燃烧;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温度仅有30℃-60℃左右,甚至于放在电池上的鸡蛋都没有被煎熟。
比亚迪将这一视频展现在大众面前,体现了其有关"刀片电池"在电池安全领域的信心和豪气。这一测试结果,也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在安全性上,顺利通过全球电池行业公认的最严苛测试项目。
比亚迪将"刀片电池"作为自己2020年重磅推出的拳头产品,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电池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头号诱因。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中说,2019年五月到七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从动力锂电池的种类来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已查明着火原因当中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
也因此,攀登并征服针刺实验这一业界"珠穆朗玛峰"有关刀片电池来说,意义重大。比亚迪希望能用"刀片电池"捍卫安全底线,成为新能源电池安全领域的新标杆。
但是,刀片电池的优势并不仅限于安全,在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未来新能源电池规划中,安全性、长续航和长寿命、对稀有金属降低依赖是三大标杆。"刀片电池"的第二大优势,就是续航里程提升50%以上
事实上,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就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然而过去几年,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厂商追求续航里程的攀比中,被能量密度更高,但天生热稳定性差的三元锂电池甩在了身后。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先者、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导公司的比亚迪一直毫不动摇地将"安全"放在首位,且从未放弃对探索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高续航、长寿命的再研发。
据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介绍,"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回归初心、"汉"字当头
此次公布会上,比亚迪将注脚落在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但是字里行间却处处透露"初心"。当年还是一名教授的王传福,创建比亚迪的开始就是通过电池征服世界市场,而这次王传福介绍刀片电池,也多次提及"这是我们的初心"。
初心一方面是指比亚迪在电池领域起家做大,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电池技术相关相关经验;一方面也是比亚迪希望能够用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比亚迪在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大展身手。
何龙在三月二十九日的公布会上称,"今天,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法。"
王传福还在会上透露,今年六月,"刀片电池"将在比亚迪的"王朝家族"旗舰级轿车"汉"纯电车型搭载应用。在王传福的眼里,"汉"代表着我国古代的极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汉"朝,也是我国"汉"字的"汉"。比亚迪汉EV作为统领"王朝家族"的旗舰级轿车,其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搭载着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是比亚迪代表我国有关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次"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