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公开数据,对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和价格构成进行了说明,进而从锂电池材料方面对锂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做了进一步分析。
按照行业内标准,目前的锂电池生产可拆分为五个部分: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铜箔、铝箔、添加剂等电池制造与封装的附属配件。在锂电池成本中,这五个部分平均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5%、15%、30%、15%、15%。
这五个部分中,中国锂电池企业在负极材料与附属配件方面技术成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实现批量生产。但是占电池成本达七成(有些机构的数据更高)的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依然依靠进口。
1、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附加值材料,是影响电池容量、循环及安全性能的直接因素,能够生产隔膜的国内企业有三家:金辉高科、格瑞恩、星源科技,国际市场上的隔膜技术和产能主要垄断于一些国际巨头之手,如日本旭化成、东燃,韩国的SK、WIDE公司及个别英美公司。有些国内公司在论及自有技术时,虽然对专利问题信誓旦旦,但业内人士却莫衷一是。而且国内材料隔膜材料一致性差,会导致电池性能不稳定。
2、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是其主要原材料,占到其成本的50%,国内企业有金光高科、天津金牛、多氟多新能源等企业能够量产,但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有明显差距,来自于国外的压力是关东电化学工业、森田化学等数家日本企业,它们在技术上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垄断。
3、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背景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备受关注,但其两大核心技术——包敷碳技术和碳热还原技术却掌握在加拿大photech公司手里,美国威能公司享有在美国本土的专利保护,全球其他磷酸铁锂制造商都有被上述两家公司追究专利使用的潜忧。
上述情况造成了锂离子电池五大组成部件的不同状况,中国技术自主的附属配件、负极材料及部分正极材料做到了供需平衡,但电解液、隔膜产品供不应求,依赖进口,因为进口材料在价格构成中居于较高的比例,导致了锂离子电池价格无法从根本上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