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在新趋势下如何重新定义

2018-08-02      1042 次浏览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新能源汽车数量上来看,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51万辆,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大国。从整车技术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整车设计、动力性能、安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配件之一的动力电池,近几年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刚起步时,所配套的动力电池在带电量、安全性和放电性能方面不尽人意。但经过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制造技术的迭代,锂电制造工艺水平的更新提高,高比能量材料的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等,都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产品在品质性能等方面的明显提升。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能走多远。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有许多事情亟待解决。就目前而言,产业形势和此前的产业导入期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能源汽车PK燃油车:向上之路依然艰辛


辛国斌日前表示,我国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正在研究之中。总的来看,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是喜人的,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总体目标,有望达到60万辆的总规模(指的是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不包括私人和其他运营车辆)。而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判断,最迟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传统燃油车。


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显而易见,但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而言,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让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有一战之力,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必然还有一段爬坡的路要走。辛国斌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此外还面临国际整车和动力电池技术快速提升的巨大压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的引领地位面临挑战。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某些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电动汽车推广较为缓慢。想要在这些地区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需要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下一番功力去解决。如何提高电池的低温放电性,如何在整车设计上加强对电池系统的温度把控,如何提高低温充电的安全性,都是摆在企业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对于燃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整车的设计路线种类繁多,总的看来目前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进步空间还很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问题,车辆所采用高比能量电池的安全风险把控问题也同样值得寻味。


电动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车需要“两条腿”走路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取得进步的同时,汽车智能化大潮也已汹涌而至。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已日渐成熟;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智能汽车较高的投资回报已然成为当前投资环境下的风口之一;从研发角度来看,智能汽车研发的土壤已经形成,互联网、IT技术公司组成的一线团队对智能汽车技术研发热情较高,市场对于智能汽车的呼声同样强烈。


陈清泰近日表示,“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是双线特种。一条战线就是电池、电机、电控,它们主要是保障电动汽车的基本行路功能,但是这只是电动汽车的1.0版本。另一条战线就是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主要是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者的体验要求,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这是电动汽车进入2.0、3.0版所必须的。”整车企业如何在电动化的技术上实现智能化过渡,实现“两条腿走路”,也将是未来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以“车联网”为例,在9月25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意见的通知中针对车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需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的目标规划。“车联网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非常有发展前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在规范车联网,保证健康有序地发展。”汽车市场专家颜景辉表示。车联网意义巨大,但对于目前国内的车企而言,还将有许多难题要解决。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刚刚起步的新能源车企而言,这将是对企业的一次重大挑战。“车联网”所需要的数据支持,也变相为提高了车企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要求。


同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对车企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指出,传统汽车行业“尾巴”大,产量高,产值高,利税高,做产业变动决策非常困难。相对于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和IT企业组成的“汽车新军”则急切想要从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如今年12月首批产品即将面世的蔚来汽车,如果其产品像特斯拉那样得到市场认可,对于国内传统车企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