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锂电材料国产化进程中最后一块处女地的铝塑膜,不仅在3C领域开始收复失地,同时也开启了国产动力电池批量试用的新时期。
道明光学出货量达30万平方米
近日,道明光学在接受基金公司调研时对外透露,目前公司已获得超过三四十家3C锂电池企业订单,虽然每个企业的订单量不大,月总销售量保持在30-40万平方米/月。动力电池用铝塑膜也开始进入国内几家动力电池企业试样,铝塑膜国产化局面进一步打开。
据了解,道明光学铝塑膜于2016年四季度投产,并于2017年二季度进入稳定的量产阶段,公司铝塑膜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外品牌同类产品性能较一致,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行业内公认的技术性能要求,是国内极少数能够量产铝塑膜的企业之一,产品品质在市场内已逐步得到认可。
经过前期的市场开拓,道明光学在2017年度已获得超过三十家3C锂电池企业订单,2017年全年铝塑膜的销售数量达到103.14万平米,实现销售收入2049.97万元,平均销售单价19.88元/平方米(不含税)。
在3C领域打开市场之后,道明光学开始发力动力电池领域。道明光学的动力类铝塑膜于2017年不断向动力电池厂家送样,但由于动力类企业在导进国产铝塑膜更为谨慎,故测试评估期及测试次数较消费类产品周期更长。目前道明光学正在几家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的前几轮检测,有几家已通过三轮测试并进行小批量送样。
事实上,国产铝塑膜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采用进口,其中铝箔、尼龙膜等材料已实现国产,推进原材料的国产化也是企业降本提效的重要途径。在这部分,道明光学也在持续推进部分材料的国产化工作,在cpp膜、内外层复合胶等材料的国产化后取得进展,这对成本下降作用是显著的。
值得注意的是,道明光学铝塑膜采用干法工艺,在客户测试及使用过程中表示公司产品各项性能较日本昭和、DNP产品几乎一致,如冲深、耐电解液等方面已超过国外两家主流企业,品质在市场内也已逐步得到认可。
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铝塑膜成本占软包电池成本的15%左右,国内外价格差距约在20%~30%。国内锂电池厂商迫切要求降低锂电池原材料成本,因此铝塑膜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化需求日益凸显。且随着原材料国产化,加快了铝塑膜产品国产化的进程,让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软包电池占比提升助推铝塑膜国产化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特有的核心材料,技术壁垒高,也一直是目前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目前日本DNP、昭和电工、T&T三家市占率近90%。一部分中国公司已完成了较多累并获得了突破。
OFweek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今明年,数码软包电池领域的铝塑膜将会出现快速的国产化,动力电池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也将显著加速。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的测算,2017-2022年中国软包电池与铝塑膜的需求量将分别从26Gwh和1.2亿平方米,增长至94GWh和2.8亿平方米,CAGR超28%。2017年全球软包电池主要企业LG化学、孚能科技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达4.5GWh和1.3GWh,统计未来三年国内外主要软包电池厂商规划新增产能超过90Gwh,拉动铝塑膜需求快速增长。
软包早已是全球数码领域的主导路线,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软包也一直是很重要的主流路线之一。中国在数码软包电池领域已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动力领域,尽管当前渗透率不到15%,但受高能量密度趋势刺激,其产业化进程将会出现大加速,其渗透率有望持续快速提高。
作为软包电池中独有的核心材料,一直以来,铝塑膜国产化率一直在10%上下。近几年,国内供应商在技术、工艺上接连获得突破,数码市场的铝塑膜今明年就应该是大范围国产化的时期。
事实上,铝塑膜产品通过下游电池企业验证通常需1-2年或更长时间,率先量产供应优质铝塑膜的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下游软包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国内企业实现铝塑膜国产化主要分对外并购、自主研发两种途径。其中,新纶科技通过并购凸版印刷成为全球前三的铝塑膜公司,并率先供应孚能科技、天津捷威等动力电池厂;紫江企业、道明光学、璞泰来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逐步进入消费锂电领域并获得订单;上海恩捷等企业筹划建设铝塑膜项目。
考虑国内软包动力电池有可能逐步成为主流路线之一,未来,软包电池产业链有望享受行业高速发展、渗透率提升、国产化替代的多重拉动。
点评:目前,锂电池正逐步从传统的铝壳锂电池向软包装锂电池发展,3C领域国产化程度逐渐提高,在动力电池方面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目前3C电池领域国产铝塑膜渗透率已经超过90%,但是动力电池领域铝塑膜渗透率仅在10%左右,每年大概有15%的递增市场,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8年动力电池领域铝塑膜目标将提高至20%以上,因此铝塑膜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国产化是必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