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年资本市场最热的赛道就是新能源。而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更是备受关注。
十一月二十二日,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报收681.00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达1.59万亿元,在A股仅次于贵州茅台。此前,宁德时代的582亿元“天价”定增方法创A股民营公司记录,引爆市场热议,近日又爆出与赣锋锂业长达4个月的“抢矿大战”。
锂离子电池“一哥”的扩建动作频频,同时,原材料价格一路疯涨,由此窥见锂电行业波涛汹涌。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风口财经:“目前,头部公司进入新一轮投资扩产高峰,二三线品牌也在加速追赶第一梯队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全球格局或将迎来大变革。”
巨额定增450亿元,万亿巨头仍差钱?
今年1-八月,宁德时代全球电池使用量为49.1GWh,市场占有率超30%,稳居全球第一。其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733.62亿元,同比上涨132.73%;归母净利润77.51亿元,同比新增130.9%。此外,其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流入286.8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拥有807.35亿元,远超营收总额。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宁德时代资本储备丰厚,造血能力强劲。
然而,“不差钱”的宁德时代却在八月预告将定增582亿元,相当于其近10年的净利润总额,创A股民营公司募资记录,引发诸多质疑。十一月十五日晚,宁德时代公布通告,称将募资总额下调至450亿元。
风口财经梳理发现,调整后的定增方法减少了2个项目,分别是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二期)以及93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宁德时代解释,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募集资金集中投资于产量建设项目和研发项目,综合考虑了投资项目规模、公司财务情况等因素,对定增募资方法进行了调整。
实际上,今年以来,全球锂离子电池厂商竞争十分激烈。韩国政府此前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入350亿美元(2233.32亿元),用于发展本国的电动汽车电池行业,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我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展开竞争;美国电池储能行业厂商获得114亿美元(727.42亿元)融资。
“跨国车企巨头自产电池提速,二三线品牌也在加速追赶第一梯队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全球格局未来或迎来大变数。同时,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进入新一轮投资扩产小高峰,设备、材料领域率先受益,全产业链掀起扩产潮,但经过上一轮的深度洗牌,投资扩产重要集中在头部公司中。”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16GWh。届时,假如宁德时代想要保住30%的市场份额,要达到455GWh的电池销量,考虑到其他波动因素,宁德时代至少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520GWh的产量。据宁德时代通告,其目前距目标产量有280GWh的缺口。
回到现在,宁德时代募资450亿元投资4个新项目,建设周期在2-4年之间,能新增135GWh产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此次定增顺利,宁德时代还需在2025年之前再布局145Gwh产量才能满足缺口。
原材料价格疯涨,上下游哄抢锂矿
在厂商加速扩建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超预期膨胀。
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十月,我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合计235.62万辆,同比上升202.52%,超市场预期。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195.17万辆,同比上升209.5%。
需求爆发进而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尤其是锂资源。同时叠加新冠疫情、市场炒作、货币超发等不稳定因素,原材料价格一路上行。截至十一月二十二日,电池级碳酸锂19.94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超过230%。上游锂辉石精矿均价为1800美元/吨,环比上涨30美元/吨,较年初时的锂辉石到岸价400美元/吨,涨幅约350%。
“锂电材料价格上涨并不是新鲜事。从去年十月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要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就已经开始涨价。”于清教告诉风口财经,比亚迪、通用汽车、奔驰、沃尔沃等6家知名车企都宣布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停产化石燃料汽车,全部进入新能源市场,原材料供给将继续紧缺,预计5年内看不到价格的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资源获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矿石提锂与盐湖提锂。我国的锂资源量为世界的5.9%,产量占据世界的17%。锂资源有限,所以我国去年有约70%的锂原料都来自海外。
而有关电池厂商来说,掌握上游资源,才有底气抢占市场。如今,锂矿的战场更是国际化。今年七月,国内锂资源“老大“赣锋锂业公布通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将对加拿大千禧锂业发起收购,值得注意的是,千禧锂业拥有两个阿根廷锂盐湖项目。九月,宁德时代突然杀出,加价截胡,抢夺锂矿。在其以为赢得竞购后,十一月初再次被赣锋锂业持股的美洲锂业以同样手段加价“抢走”。
无独有偶,反转的戏份还发生在国内另一家锂业巨头——天齐锂业。2018年,天齐锂业贷款35亿美元购买全球第二大锂矿商SQM的23.77%的股权。2020年,其率高达82.32%。但到今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营业收入38.73亿元,同比上升59.58%;净利润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11.03亿元,已经扭亏为盈。
“碳中和+新能源”将成主流赛道
事实上,锂离子电池产量受限,不可防止的与国家的双碳目标挂钩。
长期来看,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能源转型、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底层逻辑,而短时间内,其有关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将造成不小的冲击。
“首先,我国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不论是原材料来源,还是厂限电限产,公司的生产制造成本随之新增;其次,现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体系不完善,从规范性及经济性来看,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做不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于清教表示。
正常情况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而真正有效的寿命只有4-6年。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高峰期。今年八月,工信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指出公司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据风口财经梳理,截至目前,比亚迪、上汽、北汽、特斯拉等多家车企都上线了电池回收系统,与相关维护服务型公司签署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合作协议。虽然国内尚未形成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标准模式,但是已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做出了尝试。
开源证券认为,因“碳中和”以及资源安全问题受限,同时受益于新能源需求的强力拉升,上游产业链将会迎来历史性变革。尤其是磷酸铁锂,作为锂电正极最主流的产品,行业有望持续高景气。同时许多上游公司都在积极介入新能源赛道,助推我国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未来“碳中和+新能源”依然为最强主赛道。(风口财经记者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