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有关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通告》中明确提及,车企要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必须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供应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质保。电动汽车电池的质保期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又要如何解决?动力锂电池进入后市场就逃不开两大问题:一是电池的售后,消费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质保期后,电池维修更换的成本过高且维护主体不明确的问题;二是电池的报废和回收,尤其在电池回收领域,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标准,数据显示,1个20克的手机锂离子电池可污染3个标准游泳池容积的水,若废弃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一个1吨左右的电池组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动力锂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在他看来,动力锂电池超过质保期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电池组中个别电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整车公司找到电池生产商进行维修;二、电池组彻底报废,这要彻底更换电池组,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则进入梯级利用状态,最后加以回收。过保后的维修和梯级利用
“质保期不等于电池使用寿命。”王子冬告诉记者,“实际上,消费者对电池性能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来说,只要电池容量高于80%,电动汽车可以正常使用。假如在使用过程中,个别电芯出现问题仅需更换相应电芯即可,不要更换整个电池组,因此费用不会过高。”
但由于行业内电池质量参差不齐,无论是私人消费者还是公司客户,关于质保期之后电池的性能忧心忡忡,记者和几家公司沟通后发现,很多公司针对这一现象推出了相应的服务,例如延保和折价回收服务,以此打消客户的疑虑。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负责国内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针对公交客户采取了在质保五年的基础上,再签订延保协议进行有偿服务。关于不能继续使用的电池,公司会对其进行折价回收。”
记者在与该工作人员沟通时得知,由于电池的类型、容量等各不相同,公司很难给予统一的延保费用标准,大多依具体情况协商解决。
关于达不到电动汽车使用标准的动力锂电池,理论上应该进入梯次利用阶段。中信国安盟固利的市场人员对记者说,电动汽车替换下来的电池可以用在民用领域,可继续用于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站、路灯、通讯基站等储能领域,也可用在电动场地车、游览车、高尔夫球车等低速电动汽车上,实现电池的梯级利用,以节约成本。
相关于电池的梯级利用,电池回收的难度更大。
动力锂电池面对回收困难
动力锂电池在回收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回收标准,在王子冬看来,如何进行梯级利用也是缺乏标准的,“电池容量达到何种程度可以进入下一阶梯利用,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何种程度不能再进行梯次使用,要进入回收程序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照。”
除了缺乏回收标准,公司资质成为制约电池回收的又一瓶颈,“随着电池衰减程度的加深,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降低,回收公司要具备相应的手段和能力,具备相应资质的公司寥寥无几。”王子冬对记者说,要做到电池的安全回收难度相当大。
现实情况是,国内锂离子电池品种繁多,电池构造复杂且没有固定标准,造成拆解回收工艺复杂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有数据显示,国内从锂离子电池中回收碳酸锂的成本仍是公司直接生产成本的5倍以上,导致公司缺乏回收热情,加之政府缺乏鼓励政策,动力锂电池回收面对极大困难。
动力锂电池从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但由于国内缺乏相应标准、电池种类过多、缺乏回收能力等问题,使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后期出现诸多问题,甚至会出现使用效率低下及更为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与发展电动汽车的初衷相违背,可见,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离不开政府、公司及个人的配合与努力。
【评论】
解决过质保期的动力锂电池问题需提上日程
动力锂电池的瓶颈是老大难问题,一个在生产端,对一致性要求很高,一个在使用端,不能过充过放。这两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难题:过了质保期的电池怎么办?目前,笔者没有看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下发《有关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通告》中明确提及,相关车型技术必须满足国家标准的同时,还必须“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供应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质保”。
我国第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从2009年开始,刚开始那几年,投入使用的动力锂电池时间短、数量少,质保要求没有统一规定,过了质保期的电池暴露出的问题不那么突出。如今不同,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上升,超过质保期的动力锂电池数量也呈现出几何级数的上升,即使第一阶段运行数量比较少的电池,现在也过了质保期,过了质保期的电池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过了质保期,动力锂电池还有80%的能量密度,只是不适合再作为动力锂电池使用,派作其他用场还是绰绰有余,比如将汽车上淘汰的电池梯次利用在储能或者通信等领域。这种做法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的先例。由于不断回收利用措施并且提升规模化效应,特斯拉在ModelS上使用的18650圆柱电池的成本降低了约40%。特斯拉的价格始终让人感觉很高,假如没有电池回收的梯次利用,价格会更高。
然而,国内过了质保期的电池回收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据笔者了解,比亚迪既生产销售电动汽车,也涉足光伏发电和储能领域,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比较好。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几乎单一生产销售电动汽车,在电池的回收利用上并不那么乐观。
在一次新能源汽车研讨会上,笔者与通讯领域的一位专家聊天,他告诉笔者,在通讯基站的备用电源上,他们不是很愿意使用从汽车上淘汰下来的旧电池。以前使用过,暴露了问题。
各家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个基站中使用不同品牌的旧电池,电池管理会有很大的麻烦,有些粗制滥造的电池,在基站内使用衰减也很快,这些电池快速衰减会影响其他电池发挥效能。为了保持一致性,在同一个基站内应该使用同一家公司淘汰的旧电池,但总有数量不够的时候,个别基站要搭配其他品牌的电池。在基站内储能没有电动汽车使用那么苛刻的要求,但也要做维护,毕竟是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来的电池,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有些基站比较偏远,维护起来更不容易。这位人士说,从单个电池购买成本来看,旧电池的价格比较低,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旧电池的成本并不见得占优势。
解决过了质保期电池的出路问题,应该采用系统性解决办法,一是政策措施到位;二是把生产、使用、回收几个环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目前,汽车公司自己回收电池并寻找其他要的公司,这种市场经济行为无可厚非,笔者以为,在初期,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这套体系成熟和完善后,再放手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用途。把过了质保期的电池用于储能或者通讯领域,这些做法事关比亚迪的利益,他们当然有积极性。其他公司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积极性就不那么高。笔者建议,从电动汽车用户那儿淘汰下来的电池,达到通讯公司的检测标准,可以考虑给车主一些通话费优惠,或者上网流量优惠等。这样能够促使用户正确驾驶电动汽车,也让公司和用户愿意把电池交给正规的单位回收,防止流向黑作坊。
时间拉得越长,过了质保期的电池会更多,解决办法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