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股份引入氢能混改 氢能前景广阔引得各路“大神”纷纷跨界

2021-12-20      744 次浏览

宝光股份“氢能+储能”的布局逐渐形成。


“公司和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三方共同注资的混合所有制项目日前正式启航。宝光股份将氢气及其他气体业务独立出来,并引入多种所有制战略合作者进行混改,以提升经营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宝光股份董秘原瑞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氢气混改项目是公司为深入践行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积极开展所有制混改的要求,落实宝鸡市绿色发展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仅仅是“真空管龙头”宝光股份新业务布局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这家老国企通过子公司频频加码新能源相关领域。今年3月份,宝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宝光智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向智中能源及其子公司惠东知行、韶关知行收购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储能调频项目和韶关粤江发电储能调频项目,收购价格1.82亿元人民币。


“双碳目标提出后,新储能、新能源等行业迎来发展的风口。”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宝光股份选择同时布局氢能和储能,并通过引入战投的方式集中精力做大做强氢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三方携手布局氢能


宝光氢气混改是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首个投资项目。


此次宝光股份的合作方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成立于2021年5月17日,其实际控制人为宝鸡市财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期规模1亿元,是宝鸡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在绿色能源、节能环保领域布局的一只新的产业投资子基金,最终目标是实现宝鸡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另一个合作伙伴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成立于2021年6月4日,是深圳联悦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为本次混改项目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深圳联悦目前是中国较大的氢气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能源气体公司,为国内上百家不同的工业客户提供各类氢气解决方案,其氢气业务在广东及江西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正从华南向华东、华北、西北地区拓展。


在宝光股份层面,该项目由其全资子公司陕西宝光精密陶瓷有限公司作为主体参与实施。据原瑞涛介绍,此次混改方案分为两步走:一是剥离掉精密陶瓷现有非气体业务,包括涉及的所有资产、、人员。二是通过战投加持,加快气体业务的专业化转型升级,从而做强做优做大氢能源产业链。


该项目经过前期调研与论证,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实施,2020年12月份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后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经竞争性谈判遴选,广东联悦气体集团旗下的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与宝鸡市财投控股旗下的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成功摘牌。自此,宝光股份、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三方共同注资的混合所有制项目正式启航。


氢能行业迎来风口


今年以来,宝光股份这家以真空管为主业的老牌国企频频发力新能源领域,积极打造“氢能+储能”格局。在此背后是陕西打造氢能大省的目标。


王铁山表示,在“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大对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氢能行业迎来风口。


6月25日,陕西发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中,由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何钟担任“链长”的“氢能产业链”,成为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在此之前公布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鼓励陕西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及相关装置制造产业,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运营服务。


“陕西氢能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也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王铁山称。


原瑞涛表示,与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的合作,是三家企业整合行业优势助力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的开始。未来,三方将秉持“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规划制定,加快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市场推进速度,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区域的氢能源生产、储运、应用的全产业链专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一个氢能源技术研发与孵化基地、一个未来区域氢能产业园的核心企业,为宝鸡市“双碳”目标达成以及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光伏行业也在跨界氢能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提出氢能发展规划与目标,将氢能的发展上升至战略高度。


例如美国能源部2020年底发布氢能发展计划,从技术、开发、应用等多个角度对氢能产业进行了战略规划,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可达到14%。


欧盟则于2020年8月提出氢能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计划在2024/2030年前部署6/40GW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设备,分别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量100/1000万吨。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将氢能和储能列入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未来将重点进行发展布局。


面对十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以及政策的密集支持,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也在发挥本身优势,正在加速入局氢能产业链。


1隆基股份


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2021年3月末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2阳光电源


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是国内开展光伏制氢研究最早的光伏上市公司之一,并于6月18日,成立合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在具体光伏制氢项目方面:2019年7月阳光电源在山西晋中榆社县签订了一个300MW光伏和50MW制氢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9月山西省屯留区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开工暨二期500MW光伏制氢项目签约仪式。


3宝丰能源


2019年起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宝丰能源开始启动制氢项目2020年4月该公司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在宁夏宁东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涉及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加氢站氢能交通示范应用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制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合计年产氢气1.6亿标方/年副产氧气0.8亿标方/年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每年可减少煤炭资源消耗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4.5万吨当前一期项目正在推进中是宁夏首个氢能产业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项目。


4晶科科技


2019年晶科科技就表示:“到2025年“光伏+储能”制氢系统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可行性”为此公司国内国外两手布局:在国外2020年与空气产品公司(AirProduct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将“制氢”与“绿电”结合;在国内公司努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


5大唐集团


2020年8月为完善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发电就地制氢产业发展布局由云冈热电公司作为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开展的6MW光伏就地制氢科技示范项目落户山西省大同市作为大唐集团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方面的重要研究平台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6亿利洁能


2021年2月份亿利洁能母公司亿利资源集团与京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伏制氢等新产业开展深度合作。


各类企业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链


氢能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制氢、储运以及应用三个环节,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氢气的来源与应用都集中在传统的炼化、工业领域,真正具备长期发展前景的“绿氢”仍处于起步阶段。


而如前所述,若想真正发挥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优势,制氢、储运以及下游应用环节均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氢能产业链的启动将为大量设备、零部件、运营企业带来长期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各类企业在氢能产业链上的布局均开始加速。


目前,氢能产业链的参与者既包括林德(Linde)、法国液化空气(AirLiquide)、美国空气产品(AirProducts)、中石化、神华等传统的工业气体、石化、煤化企业,也包括丰田、现代、潍柴动力、Nikola等车企,此外还有Nel、PlugPower、Ballard、亿华通等专注于氢能领域的设备厂商。


海外企业在氢能领域起步较早


整体上看,海外企业在氢能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目前,林德、法液空等海外气体巨头已在氢能产业链上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布局,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各个环节。


以法液空为例,公司涉足氢能领域的历史超过60年,目前已实现超过20亿欧元的氢气业务收入,氢气年产量达到120万吨,在全球拥有53处制氢设施、1850千米输氢管网以及120个已建成或规划中的加氢站。


近年来,公司在氢能领域的转型明显加快,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3GW的电解水制氢装机,2035年前氢能业务收入超过60亿欧元,期间相关的资本开支近80亿欧元。


我们预计国内大型石化、煤化集团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也将逐渐深入,例如中石化2021年3月宣布将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力争成为大氢能公司。


在电解水制氢设备环节,海外厂商同样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目前,Nel(挪威)、Hydrogenics(加拿大,2019年被康明斯与法液空联合收购)等海外设备厂商已有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碱性水电解槽还是PEM水电解槽上均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国内厂商的起步则相对较晚,目前已在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上实现了较好的国产化,但在PEM电解槽上距海外领先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最后,在氢气的下游应用上海外企业的起步也相对较早。


在乘用车领域,目前丰田与现代合计占据了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中超过3/4的份额,其中丰田于2014年推出了世界上首批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并在2020年底正式发布了升级后的第二代Mirai。现代则在1998年就设立了燃料电池研发小组,其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自2018年推出以来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商用车领域,PlugPower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燃料电池领域,主要聚焦于用户侧的物料搬运场景,目前已部署超过3万台燃料电池叉车,康明斯、巴拉德等厂商亦开始在重卡领域推出相应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解决方案。


近年来,氢能领域中海内外企业在资本、技术等层面的合作明显增加。


一方面,中国是当前全球氢气消耗量、风电光伏装机量与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在氢气的制取、应用环节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海外厂商则在部分关键设备与材料上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因此,通过海内外企业的深度合作可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氢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证券日报,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矮了思维


相关文章

推荐品类

为您推荐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49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