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年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新鲜出炉,因锂电技术瓶颈的阻碍,报告一反上一版报告的体例,未将“新能源汽车”专列一章。编委会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四年前的同名报告“内容直到现在依然有很高的指导作用”,这种说法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如果没有锂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电动车的产业化还有很大问题”。
目前,中国在电动汽车驱动上的技术路线是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两种,其中,锂电以其重量轻、容量高、寿命长等比较优势而得以更快地增长,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完全可以说,锂电发展已经成为动力汽车发展的首要条件。
2011年版的报告未对新能源汽车定出新的发展目标,正是在技术上对中国锂电事业的前景充满疑惑的表达。
这种疑惑表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动力锂电池生产厂家很多产能都是基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远景目标而匆忙上马的,资本和技术投入相对薄弱;2、动力汽车锂电池正极通常采用的是磷酸铁锂材料,但磷酸铁锂材料技术专利为该专利联盟所垄断,此前,刚刚有四家亚洲锂电企业首获专利使用授权,但未见大陆厂商名单侧身其间,所以,大陆厂家要考虑绕过这些专利;3、由于本身条件所限,因为绕过专利的考虑,中国动力锂电池性能指标还有缺陷,关键指标经测试还是与国外同类锂电产品有着巨大的差距。
磷酸铁锂电池" align="absMiddle" src="Http://m.juda.cn/files/adminfiles/user/2011071309571534897.jpg" width="250" height="165" />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专家提出了两种电动车产业化路线:第一种是以锂电为基,锂电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考虑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相应规模及产业链长度,第二种是以汽车为基,从亚运会、世博会的试用效果来看,现有锂电能够支持的电动车还是以轻型化和微型化效果为好,因此,应该考虑在这个基础上追求锂电技术的精益化。